上海博士医生杨文佳哈佛访学后,习水治失眠

“援黔医疗卫生最前线”系列报道③

“下午到绿洲高中讲座、医院医生视频感受论文答辩、周末到民化义诊……”还有几天,上海援黔医生杨文佳将结束援助返沪,结束之前,她把自己的日程排得很满。

年11月,杨文佳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医院医疗队队长,并挂职该院副院长,进行为期半年的帮扶。

彼时,作为一名军嫂,她刚和丈夫结束长达5年的两地分居,尚未来得及体味家庭团聚的喜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规律的饮食……”在快要离开习水前,杨文佳特意到几间学校开展培训,传递一种健康的睡眠方式。

此前,杨文佳利用自己的研究特长,医院开设了失眠专科门诊,开设专科的3个月时间,多人次前来就诊。

“杨老师毫不保留、兢兢业业,坚持以2.5元的普通挂号费为更多病人提供就诊机会,并主动提出开设工作日日常门诊和夜门诊……”该院跟着杨文佳学习的卢蛟医生说,她是副主任医师职称,医学博士学历,曾是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愿意如此“自降身价”,实在令人钦佩,却也有太多的不舍。

护士王美说,一名70多岁姓徐的大娘,只要杨老师坐诊,都会前来排队。“在坚持不断调理后,徐大娘最终解决了失眠的痛苦。”

聊到失眠就诊的人群,杨文佳对前来就诊的小学生感到深切的担忧,这是她第一次遇到年龄这么小的失眠患者,还有很多的患者是中学生。“发病原因是因为孩子有心事不愿意跟父母或者老师倾诉,长期心情压抑导致失眠,这需要学校、父母对孩子更多的关爱。”

“失眠会引发很多疾病,最好能在前期进行干预。”杨文佳说,失眠总是欺软怕硬,越担心自己失眠越容易失眠。因而她总是传递着积极的人生态度,“稳定情绪、适量运动、学会倾诉……”

事实上,主攻针灸推拿专业的杨文佳,在帮扶中还是多个专科门诊的医生。作为中医医生,为患者开出一剂良方,这是职责所在。而为帮扶工作开好方子,杨文佳也下足了功夫。

根据前期调研问诊,杨文佳提出了“增强一体,丰腴两翼”的帮扶思路。即通过临床带教、联医院特色专科,提升诊疗效果,扩大影响力,集聚病源人气,实现“增强一体”的目标;通过建立科研体系,浓厚科研氛围,开展课题研究等培训,强抓科研,通过建立学习制度,营造学习氛围,开展业务讲坛强抓教学,达到“丰腴两翼”的效果。

“授人鱼、授人渔、授人欲”。这是杨文佳最终有针对性开出的方子。

授人鱼。新设立“膝痛特色治疗专科门诊”“失眠特色治疗专科门诊”“中医特色减肥门诊”和“儿童康复专科门诊”。在杨文佳和队员唐琳的带领下,专科门诊留下了一支业务素质高、临床基础扎实的专科医疗团队。其中失眠门诊、减肥门诊和儿童康复门诊填补了习水县的空白。

授人渔。杨文佳制订了针对性的帮带培训计划,精心制作培训课件,从文献的检索、综述的写作、课题的设计和申请、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大家建立起科研思维。

疫情期间,在上海没能回习水的杨文佳在线上成立了一个科研能力培训小组,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通过指导,已撰写多篇论文,指导推送院内优秀课题申报遵义市和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一个。

授人欲。“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医生的学习欲望,这才是持续成长的动力。”在习水期间,杨文佳带领援黔医疗队进行了25次业务培训、15次教学查房,开展临床带教余人次,基层教学查房12次,业务学习14次。

“我最担心专科的后续发展和课题后期的推动。”问到杨文佳离开习水最担心什么,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牵挂。

而当地医务人员则说:“真想杨老师继续留下来,学习更多的东西。”

也许,去留之间,这只是人生中一个精致“顿号”,“方子”的后半篇,仍不见句号……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向小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国军

编辑张元斌

编审陈玉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0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