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勤劳与奋斗人民日报今天关注贵州

5月1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推出专版《幸福就在晶莹的辛勤劳动汗水里》,以身边劳动者的故事,致敬勤劳与奋斗。其中,   沙坝村位于高山上,站在村公所院坝,张中献感到天就低悬在头上,湖水蓝的天空偶尔会有几片云朵飘过,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放眼所及,四周全是错落的群山,梯田沿着山势起伏。那些田地显得逼仄、贫瘠,却承载着当地群众收获的希望。一条沿着山势盘旋而下的通村公路连接着山外的世界,路上不时有车辆驶进驶出。   沙坝村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年退出贫困序列,但乡村振兴的路依然任重道远。要发展,就需要路,从畅通群众出行的“道路”到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的“出路”,张中献感到自己肩头的担子格外重。   驻村帮扶工作一开始,张中献最难忘的是当地村民们盼修路的眼神。   张中献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大人们逗他:“中献,你长大了想干啥?”张中献说:“修路!山太多,我要给大家修一条好走的路!”大人们又问:“你晓不晓得在山里修一条路有多难?”张中献决然回答:“再难我也不怕!”说这话的时候,张中献挺起小胸脯,眼睛瞪得溜圆,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逗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大人们没想到,这个孩子长大了,真的要给大家修路了。   张中献修的第一条路是阳湾村民组的产业路。阳湾组梨树坡不通路,老百姓买点化肥、种子运进难,种出的庄稼运出难,当地的老百姓索性放弃田地不种,跑到外地去打工。   经过一番奔波,协调到资金,张中献带着乡亲们修通了梨树坡连接通组公路的水泥产业路。全长九百多米的产业路修通后,乡亲们陆陆续续回到家,种植起粮食、蔬菜……曾经荒芜的田地,重新焕发生机。   然后,张中献的目光又落在了一条“学生路”上。青龙、正坝、垭口三个村民组的学生到村小学上学极其不便,走大路要绕道四五公里。此外还有当地群众沿着山脚踩出的一条便道,是条只能通行一人的泥巴路,平时很少有人,只有赶时间上学的孩子会走。遇到晴天还好,一下雨,孩子们跌跌撞撞走在便道上,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张中献多方协调,争取到资金和砂石等建材,把这条长两公里的泥巴路拓宽、硬化。工程竣工那天,孩子们在路上来来回回地奔跑、追逐着,欢快的笑声随风传得老远老远。三个村民组的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整整欢庆了一天。   年6月,遵义的主汛期来临,全市各地遭遇暴雨及特大暴雨。7月的一天,在持续暴雨的侵蚀下,一处山体发生滑坡,大量的泥石流、树木垮塌到蒙子组的通组公路上,一百多户人家无法出行。在县政府、县相关部门的组织带领下,张中献和村民们一起参加抢险救灾,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两万余立方米的泥石流被清除一空,但通组公路还是被毁坏了六十多米。通组公路沿着山体而建,另一边是悬崖。张中献带着乡亲们在山体上一点点凿出宽四点五米、长六十余米的新路……   一晃过了两年,张中献驻村帮扶即将期满,按照组织上的规定,他将回到局里工作。离开沙坝村前,他完成了驻村任期最后一条公路的修建——为塘头组修建了一条八百米的产业路。同时,张中献还协调到资金,由他的继任者对这条产业路实施硬化。   如今,空闲的时候,张中献常常会到自己参与修建的道路上走一走。新修的道路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山间,一切是那样亲切。张中献仿佛看到了村民们芝麻开花节节高般的好日子,他感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的所有汗水,都是值得的。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韦一茜

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7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