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生命没有终结,他们的呼吸没有停止……
他们交织成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成为一个民族灵魂的象征,他们将自己熔进这光焰烁烁的纪念碑一起雄碑耸立
“悠悠赤水河,巍巍青杠坡,爷爷拉着我的手深情告诉我,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先辈的热血洒满山河……”
赤水河边,在贵州省习水县那个叫作青杠坡的峡谷里,清明时节又响起这首深情的歌。4月1日,高高的青杠坡战役烈士纪念碑前,来自习水各界群众多人,以及来自北京、四川、贵州等地的许多游客,他们也手捧鲜花,缓缓走上高高的山坡,向烈士纪念碑献花。
80多年前,长征队伍走过这里。桐梓窝、尖山子和营棚顶三座山岭在这里形成一个葫芦形河谷。年1月28日,红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河谷展开激烈战斗,多名红军将士牺牲。为争取战略主动,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土城等地一渡赤水河,向川南挺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情况下,成功实施的一次战略转移。
当年红军冲锋的营棚顶,如今高高耸立着青杠坡战役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也建在这个山坡上。4月1日,习水县委在这里举行祭奠红军仪式。机关干部、青年团员、少先队员,还有附近群众聚集在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习水县委书记向承强说,在全国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喜迎建党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在青杠坡战役、四渡赤水及二万五千里长征牺牲的革命先烈,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表达习水老区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决心。
在青杠坡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后代龙铮,清明前夕也来到赤水河边。“第一次到这里来,走在女红军街上,感受到了我们的军魂。”她说,看到老区人民对革命传统的坚守,看到老区发展的成绩,十分感动。“我们要沿着先辈的路,坚定信仰,始终忠诚于党。”
青年志愿者曹梅梅来到青杠坡前,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一起,排着队向纪念碑献花。最近一段时间,她带领20多名志愿者,其中包括10多名中小学生,创作了一幅20多米长的剪纸作品《长征!长征!》。作品呈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13个重大事件。她们把这幅作品捐赠给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参与创作的习水县思源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悦说:“以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长征,现在通过剪纸知道了更多长征故事,感到非常自豪。”
当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缓缓地走上纪念碑,向烈士敬献鲜花时,记者在队伍尽头看到了几位老人。她们相约从土城镇红军街走了3公里路,来到青杠坡。今年86岁的汤启辉老人年纪最大,她说,青杠坡战役时她只有一岁,记不得事,但是从小就听家里人讲红军的故事,知道这里牺牲了不少烈士。年龄最小的赵兴英,今年也已70岁。她说,每年清明节,她们几个都会来青杠坡烈士纪念碑祭奠,“青杠坡的烈士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的。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清明祭奠红军是习水县红军节的开幕式。习水县红军节从年开始举办,今年已是第六届。红军节期间,县里为游客设计了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各种研讨会宣传介绍红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如今已逐渐成为一个特色节。
“目光坚定坚守阵地的他没有留下名字,屹立不动吹响号角的他没有留下名字,拿起步枪冲锋陷阵的他没有留下名字,挥舞红旗融入滚滚硝烟的他没有留下名字……”
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高高的纪念碑前,用一首诗来表达他们的怀念:
当我们站在没有他们名字的纪念碑下,仍然坚信,
他们的生命没有终结,他们的呼吸没有停止……
他们交织成一面猎猎招展的旗帜,成为一个民族灵魂的象征,他们将自己熔进这光焰烁烁的纪念碑一起雄碑耸立,
他们的名字我们没有忘记——
红军、烈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