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筑牢生态屏障共谱绿色发展新篇丨长江经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81524.html

近年来,长江上中下游省市协力同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

贵州、江苏、上海3省市党报联动,展现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实践,合力书写“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答卷。

贵阳市百花湖风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贵州: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前不久,贵州省林业局印发行动计划,明确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3年内建设万亩国家储备林。计划明确,到年,赤水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64%以上,流域内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能力将明显提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作为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也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贵州高度重视赤水河的生态保护,年起,将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设定为赤水河禁渔期。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仁怀市五马河口至赤水市大同河口段被划为保护区5处核心区之一。年起,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这也是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为保护赤水河,建立赤水河流域省内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和《贵州省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在赤水河上游毕节市和下游遵义市开展赤水河流域水污染横向生态补偿,上游出境断面水质优于Ⅱ类水质标准,下游缴纳生态环境补偿资金;上游出境断面水质劣于Ⅱ类水质标准,上游缴纳生态环境补偿资金。截至年,下游遵义市向上游毕节市累计缴纳横向生态补偿资金0.93亿元。

贵州还积极推动云贵川三省共护赤水河。年,国家出台《中央财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实施方案》。贵州抓住政策契机,积极协调,促成云贵川三省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范围,规定只要省际入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即可获得补偿。按照约定清算,贵州省财政厅每年拨付云南生态补偿资金万元,3年共计万元,有效调动了赤水河源头和上游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积极性,有力保障了赤水河上游水质稳定。

大方县奢香古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如今,三省共护赤水河,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去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省份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于7月1日在三省同步实施;去年9月23日,由民革中央和云贵川三省政协联合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支持的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遵义市习水县召开,会上通过了《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遵义共识》。

如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由每年21.8种上升至每年23.0种;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中长江鲟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0.1尾上升至每年72.3尾,胭脂鱼的监测数量由禁渔前的每年3.4尾上升至每年8.3尾;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等大中型鱼类的种群小型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背后离不开赤水河干流生态环境状况日益向好。

年,赤水河流域干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年,7个国控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赤水河流域水质持续稳定,水环境质量进一步稳定趋好。

通过不断加强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赤水现有竹林面积.8万亩。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昌芹说:“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去年,赤水竹编产业接近万元,惠及余名群众就业增收,给当地群众拓宽了一条增收致富的传统工艺之路。

水清岸绿的乌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摄)

3月5日下午,在贵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少波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是新国发2号文件在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基础上作出的新定位,要求更高。我们将牢牢把握从‘试验区’向‘先行区’提升的内在要求,全力在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公园建设、规模化碳捕获利用及封存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贵州力量。”

江苏:答好绿色发展“联考卷”

天目湖地处江苏省溧阳市,南临安徽省广德县,西接安徽省郎溪县。早春时节,湖面水光潋滟,从空中俯视犹如少女脸上明亮的双眼,“天目湖”由此得名。

“现在的天目湖水清景美,可过去这里一度深受水质污染困扰。”本地居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原来,溧阳社渚镇青虾产业发达,年产值超8亿元,为溧阳和郎溪两地百姓开辟了一条水产致富路,但由于低效养殖等原因,两地境内的天目湖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眺望如今洁净的湖面,溧阳市天目湖镇党工委副书记杨育美感慨万千。“我们跟上游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已签订了亩青虾养殖退养的合作协议,引导上游养殖户退出青虾养殖。”杨育美说,近年来,溧阳、广德、郎溪达成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上游地区的广德、郎溪两地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溧阳则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三地签署了跨省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框架协议,日常进行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携手谱写好山好水的生态文章。

“党的十九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进党章,践行‘两山’理念始终是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副市长、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说,作为“两山”理念的实践地,溧阳拿出“永远在路上”的韧性与执着,坚定不移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篇“民生文章”。

天目湖的绿色蝶变,正是江苏与周边沿江省市生态共治的生动实践。

一碧太湖三万顷,为了共治“母亲湖”,年,江苏省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签署太湖蓝藻防控协作机制合作协议,建立十项机制,通过共建共治,共同提升蓝藻防控水平;

一衣带水同守护,为了共护“一江碧水”,年10月末,一场长江禁捕联动监督联合执法行动在江面上如火如荼展开,上海嘉定、江苏昆山、江苏太仓公安机关以及渔政、海事等单位开展跨地域、跨部门的全方位水域保护,进行实战演练与日常协作,成为探索禁捕工作跨省联动的新成果;

一条太浦河,将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紧密串联,年10月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让三地关系更加“亲密”。发轫于苏州的“联合河长制”,从姑苏河畔延伸至吴淞江边,拉开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治水、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的序幕……

南京江宁滨江公园。新华日报记者赵亚玲摄

答好“联考卷”,既要携手生态保护,也要共谋绿色发展。同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节点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跑出了产业协同创新的“加速度”,推动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

去年5月,江苏牵头长三角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成立四大产业链联盟,旨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交流对接,促进产业链创新平台和科研资源共享,在“一体化”中谋求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年开通运行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如今已集聚22个重大科学装置,3.7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多家服务机构,链接了整个长三角的创新资源……一条条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协同创新按下“快进键”,长江经济带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正在共建共享中,奔向一个愈发朝气蓬勃的“创新共同体”。

上海:一条刀鱼背后的长江大保护

上海崇明区横沙乡。吴晓威摄

每年清明时节,长江刀鱼上市前后,关于它的话题就在上海热起来了。早年,刀鱼只是上海人日常食用鱼类中的一种而已。直至20世纪90年代,年产量也有0多吨。而到了年刀鱼禁捕前夕,年产量下降到不足吨。

正当人们担忧刀鱼要永久地消失在长江里时,它突然回归了,回归得让人猝不及防。

去年3月,在崇明管辖的长江水域,科研人员做了一次鱼类监测。一网下去,捞到的刀鱼竟有18公斤!

这在前几年不可能发生。科研人员笑称:“10年后怕是船开过去大鱼就要跳进船舱了。”

短短几年,发生了什么?一条刀鱼的沉沉浮浮背后,满是长江生态环境变迁的故事。

渔民上岸成了长江守护者

话得从6年前说起。

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中重要的一环是“治渔”。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

年起,长江刀鲚(刀鱼)、凤鲚两种鱼类和中华绒螯蟹的专项捕捞许可证停止发放,刀鱼的生产性捕捞告终。

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

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实施。1个月后,沪苏浙皖四地同步施行“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

其实,早在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之前,上海就已经开始退捕、禁捕工作。年渔船退捕工作部署推进,年8月起艘长江捕捞渔船全部退出生产作业,率先实现全域退捕。

渔民转身上岸,有些甚至成了长江守护者。曾有“刀鱼王”之称的崇明人彭海兵,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捕鱼、贩鱼,生意做得最大的时候,手下有四五十条捕鱼船。前几年他放弃了刀鱼生意,转而成立了“鲟豚使者联盟”志愿组织,变身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禁渔只是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一部分。判断长江是否健康,还要看其生态系统状况如何,生物完整性指数如何。为此,很多工作在同步进行。

比如,水生态修复。上海以新谊河、新塘港等水系建设为重点,年完成了51公里骨干河湖综合治理,推进了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了区域防汛除涝能力,改善了河道水环境面貌。

比如,湿地保护修复。上海发布了崇明东滩、宝山陈行—宝钢水库、崇明北湖等第一批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在崇明东滩实施了“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升了这一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

比如,水土流失防治。有关职能部门现场检查了市级审批的个在建项目和3个已验收报备项目、个区级审批项目。

年度,中央对上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定为优秀,全国排名居首。

一幅最江南的画卷正在展开

年,老字号饭店“老半斋”把长江刀鱼的宣传海报摘了下来。这是上海人对刀鱼的一次郑重告别。

年刀鱼禁捕后,“老半斋”的刀鱼汁面还在,只是换了原料——把“江刀”改成了“海刀”。“江刀”“海刀”原本是同一种鱼类,只是捕捞地点不同——“江刀”是刀鱼从大海里洄游到长江后捕获的,“海刀”则是在海里捕获的。

每年3月,刀鱼洄游的汛季。

与几年前不同,如今江面上游弋的不再是捕鱼船,取而代之的是渔政执法船。“偷捕现象几乎绝迹了。”执法人员说。

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刀鱼得以更好地繁衍生息。长期在江畔工作的人说,长江里的鱼“肉眼可见”的多了。这两年,在天气闷热的时候,偶尔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的情景。

古人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长江“十年禁渔”结束后,刀鱼或许会重回大众的餐桌。那时候,长江刀鱼将不只是一种乡愁。

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今年迈入第三年。示范区新建、续建项目达80多项,方厅水院、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描绘了一幅最江南的画卷。

“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离不开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打通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使用‘一套标准’来共保联治。”作为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8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