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工作人员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追思先烈。新华社记者翟翔摄
新华社贵阳7月15日电(记者翟翔、姚雨璘、田子骏)“他们的生命没有终结,他们的呼吸没有停止,他们将冲锋号角响彻天际,他们将鲜艳红旗高高举起,他们交织成一面烈烈招展的旗帜成为一个民族灵魂的象征……”
贵州习水县烈日炎炎。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几位工作人员来到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朗诵集体写就的诗作追思。
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企图围歼红军于黔北。28日,中央红军主力在青杠坡与敌军展开激战,由于敌情有误,敌我形成对峙。
战斗进行中,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在红三军团教导连担任班长的何木林年加入红军,他在这场战斗中负伤留在当地。解放后,当地政府和昔日战友多次要在工作上照顾,均被何木林婉拒。
他也谢绝了国家在食品和医疗方面给予的补助。“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是很幸运了。”何木林生前常说。
红军的足迹遍及贵州60多个县。在中国革命的艰难时刻,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坚持斗争、发展壮大的重要地域,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青杠坡红军烈士集墓。新华社记者翟翔摄
80余年过去,长征仍在感染和激励着这里的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奉献。
长征精神接代续
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的猴场镇召开会议,再次否定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主张,肯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打下了基础。
如今的猴场镇不仅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还建成了至县城的快速通道。草塘千年古邑区修整一新,与邻近的红色景点交相辉映。猴场镇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4%降至现在的0.7%,经历过“伟大历史转折前夜”之地,实现了美好生活新“转折”。
“我爷爷常告诉我,过上了幸福生活,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记住红军的好。”在猴场经营餐馆的李文权说。
红军来到猴场后,打击土豪,接济群众。李文权的爷爷深感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主动提出要给红军带路到乌江。临别时,红军留下数枚银元作为酬谢。这些银元传给了李文权的父亲,又传给了李文权。“这是军民鱼水情意的见证,是我们家世代要珍藏下去的物品。”
今日的贵州瓮安猴场镇。新华社记者翟翔摄
方远琴的父亲叶国才(本名方德忠)于12岁加入了苏区儿童团,作为红军战士参加长征时年仅17岁。“父亲告诉我,参加红军的目的是为了人人有衣穿,个个有饭吃,户户有房住。”方远琴说。
叶国才所在的红三军团在湘江战役中伤亡惨重。在瓮安英勇战斗昏迷后,他与部队失散,为当地百姓收留。“未能追上大部队走完长征路是父亲最大的遗憾,怀念红军生活的他生前常在家唱红军战歌。”方远琴说,叶国才的一位孙子长大后参加了解放军。“他想要把爷爷当年没有走完的路走下去。”
杰出的“红色特工”冷少农曾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赢得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作出突出贡献。年6月,冷少农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我的爷爷没有留下一分一厘,但他的精神让我终生受益。”冷少农的孙子冷启中告诉记者,红军长征经过瓮安时特意抚恤他的家人。“我从读小学开始,学费也是免除的。”
贵州遵义非遗传承人李跃指导当地小学生制作剪纸,献礼建国七十周年。新华社记者翟翔摄
“步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红军精神,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长征路。”冷启中告诉记者。
军民情意如鱼水
生在江西的王道金在年参加红军,年仅15岁。他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转业后,王道金主动选择到条件相对艰苦的贵州,上世纪80年代从遵义地委副书记的岗位上离休。
父亲淡泊名利,晚年时,组织要给他换新房,被他拒绝了,王道金的女儿王英说。
王道金离开工作岗位后,仍坚持为青少年宣讲长征精神,年时还担任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遵义站的第一火炬手。
年,王道金以岁高龄辞世。王英回忆,天生开朗乐观的父亲很少跟家人提及往事,但每当看到红军影片时,眼眶就止不住发红。
遵义红军山,翠柏环绕。红军坟前,矗立着一尊红军卫生员雕像。长眠在此的龙思泉因救治百姓未能及时归队,被敌人杀害。人民亲切称之为“红军菩萨”,祭拜者络绎不绝。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孔宪权曾在娄山关的战斗中受重伤。这位在战场出生入死的老红军有着“打不死的程咬金”的美名,被留在贵州养伤。解放后,孔宪权为纪念馆的筹建立下汗马功劳。年孔宪权去世后,他的长孙女孔霞在爷爷的骨灰中找到六枚弹片。
孔霞说,爷爷生前每次去买菜都会令奶奶“头疼”,因为他专挑下午去买蔫掉了的蔬菜,用他的方式帮助农民。
“长征是历史发展的接力棒,我们要踏实做事,代代传承这种精神。每个人都要走好属于他们自己的长征路,让自己和周围的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孔霞说。
贵州遵义红军街,退休老人演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新华社记者翟翔摄
开枝散叶有传承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每周六,数十位老人身着红军装,在遵义红军街演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等歌曲,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
夏庆元、罗光华两位老人组建了这个艺术团,十多年来,人数发展到百人,大家还购买了各式中西乐器伴奏。“遵义是一个有着红色情怀的地方,我们不会忘记红军的付出。”
夏庆元介绍,今年儿童节,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遵义市文化小学邀请艺术团到访,小朋友对爷爷奶奶的演出报以热烈掌声,目前小学正计划派学生到团学习。传承有人,这让夏庆元无比欣慰:“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演出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就读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红军小学四年级的唐鑫不仅课业是全班前三,还担任了学校的红色义务小宣讲员。“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我感到很幸福。”唐鑫说,遇到困难时想起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就什么也不怕了。
在浙江工作的唐鑫父母这样告诉女儿:“能把家乡红色文化宣传得这么好,我们也要向你学习。”
年,何木林与世长辞,临终前留下遗言希望葬在青杠坡,与牺牲的战友同眠。何木林儿媳林成英的小外孙今年6岁,常陪她穿红军装徒步感受长征。“我的祖祖是红军”是最让小外孙自豪的话语。(参与采写:李想、黄勇贤、吴斯洋、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