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合肥市教育局针对网友关心的高中生人籍分离问题,回复称,在正常上课时间,学生应在学籍所在学校就读,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借读生?以及和普通学生的区别?
借读生,就是指没有在自己学籍所在的学校上学的学生,借读生每年都需要向所借读的学校支付一定金额的借读费用。
▲借读生和普通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籍的不同,借读生只是在借读的学校学习,但是自己的学籍仍然是在自己原来的高中。
01.家长们乐此不疲把孩子送到名校去借读的原因有哪些
从家长们的角度来考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想给孩子最好的。好一点的高中,师资力量强,学习氛围浓,各方面硬件条件也不错。以合肥公立高中来说,合肥一中、四中、六中、七中、八中等等,老师整体素质都很强。另外合肥一中、四中、七中、八中的校区各方面硬件条件也是一流。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更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才,希望孩子到名校接受更好的环境熏陶。
二是虚荣心作怪。很多家长都有名校情结,在合肥到大小一六八高中,家长们觉得倍有面子。考不上就去借读,想去这些高中借读仅仅有钱还不行,还要有关系。有的家长能找到关系就去借读,实在找不到关系,哪怕掏天价学费也要去上这些高中的国际班,不管适合不适合孩子,只要能上就行。亲朋好友聚会时,说起孩子在哪所名校上学,说出来多好听。
三是补偿心理。不少家长选择借读的理由都是孩子中考失利。其实自认为是失误的学生,大部分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今年有一位市区考生中成绩分,实事求是的说能够考到这样分数的孩子还是蛮优秀的。这个成绩在他们的初中学校,大一六八指标到校分数线不够,但合肥四中、七中、九中、十中随便上。孩子妈妈一直认为孩子中考未考好,要想方设法把他送到大一六八去借读。
02.借读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很多高中对借读生一般采取两种方式编班,一种是直接插到名校的普通班,一个班插几个或者十多个借读生;另一种单独组班,比如合肥某重点高中,前几年推出的“凌志班”。说到借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三点。
一是对孩子信心的打击。重点高中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即使个别普通班级的学生指标到校分数不高,但毕竟在各个初中都是前百分之二三十的学生。借读生与他们学习基础和自律性不同,而老师只能照顾大部分同学的进度,不会照顾个别借读生,上课听听不懂,长此以往也没有信心了。“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向上的动力,在班级里坐着都成为一种煎熬,开始抵触上学,有的甚至可能早早退学了。
二是借读等同于揠苗助长。借读的结果很难让人满意,即使中途发现效果不好回原校,对孩子的心理也会带来阴影。有些借读生自身自卑,担心老师瞧不起,不愿和老师接触。根据某所普通高中历经十年的一个数据统计,该校十年来出去借读的学生,高考能上一个层次的借读生,最多只占到14%,也就是平均七个借读的学生中,只有一个达到了提高的目的,其他六个结果可能不尽人意。
三是借读生会被当成“小白鼠”。一位孩子已经高中早就毕业的借读生家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警醒:让孩子去当“黑”学生,简直就是将他扔进赌场求学,很可能一条路走到“黑”!有的借读生单独编班的,有的学校将相对教学能力弱的老师调整到去带借读班,带借读班的老师会觉得没面子,有的甚至认为是发配和惩罚,工作和教学积极性不高。有的学校直接将借读班作为新入职老师的试验田,借读生成为了“小白鼠”。
03.当前社会形势下,到底还能不能借读
近几年不给跨区域招生,合肥有的高中生家长为了孩子上一所心目中的好高中,在借读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市区借读,有的在临近合肥市区的三县借读,甚至有的去外市,比如六安、阜阳等地借读。
借读有何风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9月8日合肥教育局的最新官宣,概括起来主要三层意思:一是严禁人籍分离、空挂学籍;二是有病或特殊情况,缺课两个月,可以休学、留级或者退学;三是在一个学期内,旷课累计达一个月以上者可视为自动退学。
临近合肥市区的三县个别学校,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向借读的家长抛出橄榄枝。今年合肥市教育局抓得比较紧,去肥东、肥西的路相对被堵死。有的民办学校跟家长们签订所谓的保密协议、帮助家长找市区学校空挂学籍,承诺如何躲避检查等等。这样的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有,不要怀疑政府整治教育乱象的决心,看看前期的“双减”政策推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更不要怀疑整治教育乱象的技术手段,面临检查和整治时,靠所谓的保密协议,靠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战”,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这些都是小儿科。
借读毕竟是当前高中教育的乱象之一,这几年国家对教育方面整治力度非常大,新政策、新规定频繁出台,而且抓落实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当前借读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一旦收紧,家长们可能钱花了,孩子还要回到原籍所在地高中就读。最后落到折腾一场,钱花了,孩子心思乱了,学习耽误了。合肥下一步会不会大张旗鼓的整治借读乱象,按照当前“双减”工作的推行力度和9月8日合肥市教育局的官方回复来看,可能性比较大。
家长们在给孩子选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借读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考虑孩子适合不适合,毕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另外还要考虑政策,违背政策的事情,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