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赤水,因红而名,因绿而兴。赤水的红,红得璀璨夺目,86年前,一代伟人在此写下生平“最得意之笔”,演绎了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传奇。赤水的绿,绿得生机盎然,82.51%的森林覆盖率领冠全省,成为全国首个以行政区名称命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红色是文化底色,绿色是发展亮色,如何让二者相得益彰?赤水提出,将“红色”文化底蕴与“绿色”生态资源整合,坚持“红绿”融合发展。于是,一条红中有绿、绿中带红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迅速确立。如今,赤水已有10万余人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
迈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赤水闻令而动,提出“要坚持在丰富业态强能力上下功夫,发展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推进融合发展。”
丙安古镇。张曦摄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
“内心很震撼,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如果没有红军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参观完赤水市丙安镇红一军团陈列馆后,四川游客巫德书感慨万千。他说,看着陈列馆内整齐摆放的照片和史料,对革命先烈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令人深受感染。
年1月,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向赤水进军,红一军团第二师途经丙安,红一军团军团部和红二师师部曾驻扎在丙安,指挥了周边的战斗,随后一渡赤水向川南转移。年,丙安被批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并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年11月,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正式开馆,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红一军团为主题的陈列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作为红色旅游景点,丙安古镇成为热门“打卡”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巫德书就是其中之一。
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红色文化是赤水的宝贵财富。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开展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迂回运动战,留下了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印记。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赤水以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红色故事为核心,依托红军“四渡赤水”历史遗迹,建成“四渡赤水”一渡渡口——元厚红军渡口、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等独具特色的现场教学和红色旅游基地。
坚持“红色为先、全面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旅游+”行动,串联红色旅游区50余个,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3条,推动遵义与黎平、通道、仁怀、赤水、泸州、重庆、广安等红色区域组合连接,形成以“重走长征路,再渡赤水河”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热线。
高大突兀的“奇兵”雕塑、长长的“四渡赤水”文化墙、激情澎湃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漫步赤水城,随处可见红色文化的印记。当前,这座英雄的城市正用讲红色故事、唱红歌、跳拥军秧歌等多种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付树湘摄
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
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与恐龙同时代的桫椤林、全国最大的竹海、长江支流最大的瀑布……作为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赤水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渡过的大斜坡地带,境内谷深坡陡、沟渠纵横,也正是因为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理气候,才造就了丹霞、桫椤、竹海、飞瀑在幅员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
“旅游是赤水的优势所在、活力所在、魅力所在。”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走旅游路、吃旅游饭、打旅游牌成为赤水市实现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为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赤水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一跃成为贵州森林覆盖率最高、绿色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这座城市空气好、环境好,到这里来旅游,不虚此行。”来赤水旅游后,成都游客王云在朋友圈“晒”出了这样一段话。“好评”的背后,是赤水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战略,深入推进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大力打造绿色城镇的默默付出。当前,赤水城区已建成30里河滨景观休闲步道,空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优良”水平。
城镇空气洁净,乡村气候宜人。炎炎夏日,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绿树成荫、气候凉爽,成为不少游客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我们村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民的年收入也翻了几倍。”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靠近赤水大瀑布的位置优势,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上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立足生态优势,做足旅游文章。赤水不仅是全省首个脱贫出列的县(市),还成功创建赤水丹霞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业持续“井喷”。“十四五”时期,赤水将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黔边城市带、遵义都市圈“四大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观光、度假、康养等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建好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真正把旅游产业融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奋力谱写赤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丈洞景区大门。洪开第摄
坚持红绿融合发展全域旅游
黔北赤水河谷地带,坐落着一个集河谷观光、峡谷运动、美酒养生、红色体验、古镇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河谷型旅游度假区——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它以赤水河及河谷旅游公路为轴线,横跨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三个地市县,涉及15个乡镇。
作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具备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一端连着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一端连着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赤水市,中间串起四渡赤水红色文化,是一个以景引路、为景串线,全景式、体验式的旅游目的地。如今,越来越多的自驾车游客、骑行游客和背包客等纷纷来到这里,探索沿途风光,解锁游玩新模式。
“赤水最有代表性的旅游名片其中一张就是红色旅游,不仅有人文红色胜地——丙安古镇、大同古镇,更有自然红色——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的‘红’精彩纷呈。赤水更‘绿’,余万亩的竹林面积,成为中国十大‘竹子之乡’连片竹林面积和人均竹林面积之首,82.51%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一。”赤水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赤水的旅游是红中有绿、绿中带红,红色旅游和绿色生态在赤水交相辉映、融合发展,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就是最好的印证。
“红绿”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赤水将红色旅游与体验旅游深度融合,建成贵州省首家智慧旅游房车服务中心、低空飞行等新兴业态,初步形成水陆空全方位旅游体验格局。依托丙安古镇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规划打造丙安长征小镇,配套建设红色文化讲习所、红军客栈等配套设施。
同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结合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红与绿交相辉映的赤水旅游主旋律。推进红色资源与园区、城区、景区和竹城、丹霞城、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等有机整合、统筹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工业旅游网点6个,开发出丙安红、红赤水桫椤妹、黔老翁晒醋、竹韵等特色旅游商品,走出了一条“红绿”交相辉映的特色发展之路。
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如今,作为革命老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赤水,正沿着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