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水运人一家水运情潇湘晨报

7月26日,当一祯祯老照片、一篇篇文稿手迹、一份份发黄的样刊样报,在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贵州省地方海事局相关负责人的见证下,从已年逾古稀的杜丹女士手中交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手上时,一代水运人、一家水运情的传承与坚守,定格在贵州水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今年72岁的杜丹女士,她的父亲杜月泉老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先后任贵州省交通厅航务科科长、省交通厅内河航运管理处副处长和省内河航运管理局副局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贵州水运人,一生情系贵州水运建设发展。年,杜月泉老人逝世后,他的家人一直珍藏着杜老留存下来的部分内河航运照片和发表在《人民交通》《贵州日报》上文章的样刊样报及反映贵州内河航运发展的相关资料。近期,杜丹女士无意中从新闻上得知贵州在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建立了全国首家内河航运主题博物馆,她在与家人商议后,决定将父亲的这些珍贵资料捐赠给该博物馆,既能让资料得到科学妥善保存,也能让后人传承好水运发展、奋斗史,后经多位交通热心人的牵线搭桥,杜丹女士终于完成了心愿。

“没有新式的工具,就依靠工人们的双手,用铁锤、钢钎、炸药与坚固的礁石搏斗。工人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搭起了脚手架,吊紧了工作船;在动荡的工作船上向水下礁石冲钎定眼;在寒流袭击的冬天里仍然毫不畏缩的在水下装实炸药、安电雷管、接线和疏通被炸碎的礁石”杜丹女士深情的读着她父亲发表在《人民交通》上的文章《贵州省赤水河滩险“吴公岩”打通了》时,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捐赠现场,杜丹女士将父亲留存的珍贵资料捐赠外,还捐赠了她和她先生一直喜爱的两座“愚公移山”根抱石木雕,并希望贵州交通人永远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代表贵州航运博物馆接受捐赠,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表达了感谢和敬意,并承诺: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贵州省航运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保存好、利用好捐赠的史料,发扬好贵州交通人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贵州交通精神。

杜丹女士(右二)介绍珍藏的影像和文书资料

责任编辑韦景全

初审刘叶琳

终审李黔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3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