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四渡赤水出奇兵长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积极寻找战机有效调动和歼灭敌人,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如今,在这个红军曾经激烈战斗过的地方,一个个生动故事持续讲述,一个个红色景区日臻完善,一个个美丽乡村相继崛起,一个个基层组织坚强有力……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将持续上演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的交响。

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振兴

一条条平整的柏油路进村入寨,一栋栋黔北风格的民居如幻灯片般不断闪入,奔腾翻滚的赤水河带着阵阵酒香,将一座座绿色的山头浇灌出累累果实,勤劳幸福的遵义人把日子过成了有滋有味的故事,遵义新农村的多彩景象总能让人挪不开眼睛。   表象吸睛,内核动人。为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遵义在基层党建上下足了功夫,让一个个“红色基因”扎根农村基层,培育成为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面貌再展新颜。   “乡村振兴是农村组织方式、发展质量、治理效能的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想要‘振兴一个村’,必须压实党建责任,在组织建设上提高质量;发挥头雁效应,在产业革命上取得突破;强化能力建设,在治理效能上实现跃升。”锁定目标,遵义火力全开。   仁怀市长岗镇茶花村曾因班子搭配不齐全、集体经济薄弱、阵地建设落后等原因被列入遵义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扭转局面迫在眉睫,该村以选优配强“领头雁”工程为抓手,着力选贤任能配齐村“两委”班子,从遵义市、仁怀市、长岗镇帮扶单位中选拔优秀干部,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切实为茶花村注入“强心剂”。   “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村干部作风,要求必须按时上班,工作日严禁喝酒,对村民态度要好……”干部作风转变后,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多次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多方协调投入资金万元,谋划实施19个特色扶贫项目,多渠道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茶花村彻底摘“帽”换“貌”。   放眼全市,遵义以持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主线,深入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加强市县联动,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干部活水源头,在持续优化政治生态、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展示了新气象。   筑牢基层堡垒,优势转向胜势。   赤水是一座红色的城市。红,是赤水河里翻涌的浪,是丹霞地貌炽热的山,更是年红军长征,在这里挥舞出的“神来之笔”。   血液中的红色基因让赤水人总能找到制胜的关键。   该市借助“全域旅游、全景赤水”井喷式发展,发挥农村电商优势,推动“黔货出山”,全市10万余人“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如今的赤水,家家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门路、人人都有就业渠道。   利用地处黔川渝咽喉区位优势,赤水还创新探索泸遵党建“互动互联”区,以“赤合特支”为纽带,搭建泸赤两地“组织互联、人才互动、政策互通”党建平台,勇当遵义市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急先锋”。并以旅游为纽带,依托夏蓉高速、赤水河航道、长江航道,建立川渝黔毗邻文化旅游金三角,在提升景区品质、变革市场营销策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深入交流,共商共享8项旅游营销政策。   乡村剧变其实是从“骨子”里来的。   在习水县,村村寨寨里鸡毛蒜皮的事情从村干部的“心头患”变成了村民们的“家务事”,不出村就能解决。   “没有想到穆家兄弟这桩长达12年没有解决的兄弟土地纠纷,却被几个老人家几下子化解了。”习水县温水镇大水村村民们每当提及“无职党员”帮助村民化解矛盾时都赞叹不已。   在大水村,67岁的任明德和68岁的何启模等7名“无职党员”虽无一官半职,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给村民讲解政策,为村民跑腿办理手续,直接当起了“保姆”。   阵地朝前移,党员向前冲。大水村无职党员工作室的成立,将党组织办公阵地前移村民组上、群众家中,无职党员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围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遵义总结推广“寨管家”“党群共治会”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向基层治理网格全覆盖,不断探索党建促乡村振兴载体,为农村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展现红色魅力打造特色旅游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生动地描写了当年中央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的豪迈画卷。如今,在红军“四渡赤水”的各个地方,一个个红色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讲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红色文化助推当地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红色传奇连珠成串   86年前,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时在赤水河谱写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的佳话。如今,红军战士曾经走过的路已变成一条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周边老百姓因此走上了小康路。   这条公路起于国酒飘香的茅台镇,途径土城镇、二郎滩、太平渡,终点是世界级丹霞地貌自然遗产地赤水市。公路串联起仁怀、习水、赤水三县市,通过四渡赤水红色传奇将中国酒都、千年古镇、丹霞地貌等人文、自然风光连珠成串,打造出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还是一条备受骑行爱好者青睐的体育旅游线路,沿途设置有12个驿站、2个房车露营地和23个观景平台休憩点,每逢天气晴好,沿途便可见骑行者络绎不绝。   深圳旅客陈素光一直对红军四渡赤水的传奇故事格外感兴趣,来到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他通过看展陈、听讲解,了解了那段历史。他说“年我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一名战士,我们不能忘本,要继承老一辈革命精神,把祖国建设好。”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仁怀市茅台镇,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三渡渡口,如今随处可见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特别是红军桥、茅台渡口纪念碑、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园等红色景区景点,游人络绎不绝。   “前来参观的人数每天保持在余人次。”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副主任张紫嫣介绍。从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出来,拾阶而上,便来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塔高二万五千毫米,寓意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光辉历程,塔身由四根巨大的浪形柱依次错位重叠构成,象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丰功伟绩,塔座为木船造型,寓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乘风破浪前进,纪念塔前,不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合影留念。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四渡赤水体验园格外受游客的青睐,“平均每天营业额相比去年这个时候,大概上升了三万到五万元。”据四渡赤水体验园经理张姮介绍。据了解,当地的茅台人家民俗文化客栈每天营业额大都在两万元以上,目前,茅台镇景区酒店共计81家,餐饮家。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茅台镇每年接待旅游团体和红色研学活动团队多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解余次,接待游客超25万人。   红色教育成果丰硕   赤水河养育了仁怀、习水、赤水近多万儿女,距其86公里外的习水县土城镇是全国红色博物馆最多的小镇之一,有着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政治生活馆、女红军纪念馆、医院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等17个红色博物馆。   土城如今红色培训体系建设已较为成熟。以四渡赤水培训学院为龙头,设有四个培训机构,包括四渡赤水培训学院、新长征教育中心、习水革命文化研究中心、土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四渡赤水培训学院充分利用遵义区域,尤其是土城的红色资源进行教学区设置,拓宽宣讲视角,将红色文化植根于学员心中,不断丰富红色基因传承方式,以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创新德育,以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对外展示土城红色魅力,持续掀起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潮。   四渡赤水培训学院院长赵小兵介绍,学院以土城为中心不断拓展教学线路,把遵义会议、仁怀、赤水纳入现场教学线路,依托现场教学、理论教学、体验教学等课程,让参加培训的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寻找自己的初心,增强理想信念,强化担当作为。   据了解,年以来,土城共承接了20万人次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目前,全镇已打造完成能够一天同时容纳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青少年研学旅活动的食宿、培训基础设施。而当地群众也切实享受到了“红培之都”带来的发展红利,如今这里每年接待游客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48亿元,人均收入元。

红色记忆

四渡赤水: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之战

(余福仁,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红遍大江南北的红色经典之作,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四渡赤水之战的神奇。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的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10个县市,最后经四川的合江注入长江,全长公里。赤水河是条美酒河,也是一条红色的河流。86年前,毛泽东以此为舞台,导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   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而此时,蒋介石纠集湘、川、桂、黔等各省军阀及国民党中央军共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压来,企图将中央红军“聚而歼之”。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歼计划,争取战略主动并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中革军委及毛泽东决定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并相机在川南泸州至宜宾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创立革命根据地。由此,展开了光辉的四渡赤水之战。   一渡赤水避敌锋芒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由遵义北上向赤水河疾进,计划夺取土城以及赤水县城之后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1月28日,中央红军在土城的青杠坡与川军发生激战,由于对敌情估计有误,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红军兵力分散等原因,敌我双方形成对攻,敌军一旦增援,红军再战不利。1月29日,中革军委决定,立即主动撤出战斗。中央红军除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向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推进。2月5日,中央红军进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接着,红军向云南扎西地区集中。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红军一渡赤水后,川、滇敌军很快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2月7日,中央政治局在大河滩召开了会议,总结了土城战斗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当时的敌情变化,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征的计划,采纳了毛泽东“回师东进,再渡赤水”的决策。2月9日—10日,又在云南省扎西镇召开了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的决议,并讨论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进路线和部队缩编的问题。于是红军主力突然掉头东进,2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二次渡过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敌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余人,缴获枪械多件,子弹数十万发,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娄山关战斗后,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遵义战役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在遵义老城侦察敌情时不幸牺牲,从此长眠于贵州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红军二渡赤水后,蒋介石再次调动兵力,对红军实行新一轮围攻。并于3月2日亲自从汉口飞往重庆,坐镇“督剿”,统领驻川黔的各路军队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制定了“南守北攻”和“碉堡推进”的作战方针,妄图再次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年3月4日,中革军委在鸭溪设置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在苟坝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为寻求新的战略机动,中央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5日发动鲁班场战役并取得了胜利。3月16日至17日,红军从茅台渡口第三次渡过赤水河,重入川南,主力隐蔽在附近的森林山沟内,派出一个团的兵力,佯装主力向古蔺方向前进,借以迷惑和牵制敌人,让国民党军以为我军又将北渡长江。   四渡赤水跳出合围   红军三渡赤水后,这时的国民党军侦查红军是向川南前进,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了重兵在宜宾、泸州之间布防,正当国民党军再一次扑向川南而尚未实行包围之际,中革军委果断决定回师东进,折返贵州,摆脱强敌的围攻。中央红军于3月21日夜至22日晨,从二郎滩、太平渡、淋滩、九溪口等渡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将国民党追剿军抛在川南古蔺周围以及赤水河两岸地区。四渡赤水以后,中革军委为了实现我军战略目标,继续派红九军团在长干山、枫香坝一带佯动,伪装成红军主力部队,并作出北渡长江的态势,再次迷惑和牵制敌军。接着,中央红军主力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此时蒋介石调集离他最近的滇军前来贵阳“保驾”。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直逼昆明,迫使龙云调集云南境内及金沙江沿岸的滇军前往昆明。而红军只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接着主力神速地向西北方向前进,直扑金沙江,于5月3日至9日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之战。   年5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他对毛泽东说,您指挥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三大战役没有什么,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啊。四渡赤水战役,毛泽东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主动创造和寻找战机,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大量敌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谱写了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正确路线的军事实践,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实写照,在军事上挽救保存了党和红军的核心骨干力量,开启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战无不胜的先河,为夺取万里长征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陈颖

编辑刘思博

编审王璐瑶李劼

来源:贵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4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