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本报记者杨义霞陈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以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和人才顺畅有序流动为主线,积极探索实施“人力资源+”模式,通过做强企业主体、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业态、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据统计,我市已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家,从业人员人;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总额达到29.08亿元。截至目前,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劳动力流动服务23.万人次,服务用人单位1.万次。

  创新智慧平台助推就业服务

  “前几天,我下载了‘就业帮’APP,发现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不少工业设计类的岗位,现在正跟几家企业洽谈细节。”家住汇川区的李佳豪是西安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所说的“就业帮”APP是汇川区“就业帮”求职平台的手机终端。

  “就业帮”求职平台是汇川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适时推出的集“政府统筹调度、公司运行服务、系统数据集成”为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由汇川区人社局组建的国有全资企业——遵义就业帮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开发运用。

  该平台依托“汇川智慧就业”云系统,将全区劳动力、培训机构、劳务机构纳入信息管理,并通过吸纳优质企业入驻平台,收集求职者就业意愿,将双方需求进行大数据精准匹配,让岗位找到合适的人,让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岗前技能培训,全力确保符合企业用工需求。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该平台就为用工企业智能化推荐各类人才人,达成签约人。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在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紧围绕“抓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一中心要求,以“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智慧化”为导向,通过建立政企联合、上下联动、内外联通、供需匹配的劳务输送网络,构建起“就业需求——技术培训——岗位供给”为一体的供需循环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力确保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

  打造双创赛事品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5月27日,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主办,遵义市创业培训教研室、遵义市众劦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遵义立德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协办的遵义市第十届“青春遵义激情创业”创业大赛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贵州省遵义市选拔赛复赛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共有各县(市、区)推荐的63个项目参加比赛。据了解,凡入围本次复赛的项目,皆可享受创业补贴、场租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通过本次比赛选拔进入决赛并获奖的项目,还可免费享受市人社部门安排的创业指导专家上门对口辅导服务。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双创”试点城市,我市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青春遵义激情创业”创业大赛、“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开展创业训练营、创业文化沙龙、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活动,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做实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引导、做好创业服务,构建起“政策对接——贴心服务——跟踪指导”为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在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吸引更多有意愿的劳动者参与到创业创新的队伍中,从而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助推群众稳就业促增收

  “每个月工资多元,公司包吃包住,一年下来可以存下不少钱。”娄杰是正安县瑞濠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得益于珠遵劳务协作,如今在广东珠海融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免费搭专列、坐专车,领取旅途爱心礼包,有序返岗复工……从西部到东部、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在珠遵劳务协作的推动下,这样温暖的场面在珠海与遵义之间不断上演。

  “遵义所需、珠海所能。”“珠海所需、遵义所能。”珠遵劳务协作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自年4月珠海、遵义两地明确协作关系以来,双方人社部门积极对接,签订了《珠遵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协议》,明确从加大劳务协作资金投入、制定转移就业补贴政策、互设劳务协作工作站等方面,推动劳务协作精准到位。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双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纷纷加入其中。

  针对能外出务工的遵义籍青壮年劳动力,双方通过信息共享,有组织、分批次输送遵义籍劳动力到珠海就业,并通过线上招聘、线下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劳务协作中,除了巩固做好原有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双方还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中职技工院校学生到珠海顶岗实习工作,多渠道推动遵义劳动力稳岗就业。

  从黔北大地到南海之滨,越来越多劳动力走出山区到珠海“闯一闯”,不仅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力支持。从项目到人才、从智库支持到真金白银,相隔千里的珠海与遵义两地,因东西部协作越“走”越亲。

  赋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进市场化劳务用工

  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及技术发展的双重驱动,高新技术行业、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才”需求,遵义市民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爽净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和政策扶持等形式,不断夯实“汇才”和“理才”工作,实现了企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园区合作的共赢模式,

  同时,我市还鼓励本土人力资源机构围绕企业布局需求,“跟着产品走、跟着项目走、跟着基建走”,打造了一批具有遵义特色的“项目陪跑”“外输内引”“全链定制”“技术合作”“专精配置”等服务新模式。

  遵义市民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成立8年来,坚持贴近所服务企业、项目的需求,不断推动服务精细化、项目精准化。年以来,遵义市民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利用承接遵义市相关县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劳务派遣项目、仁怀市儿童福利院劳务派遣项目、贵州茅台酒厂二片区生产补员劳务外包项目、贵州茅台酒厂和义兴分公司生产补员劳务外包项目、环遵义周边高速公路劳务外包项目等契机,陆续为建档立卡户、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个。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遵义市民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还充分利用行业特点,加大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宣传,紧扣企业和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来遵就业创业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创业指导等全链条服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能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方式、精准施策,为促进稳就业保就业、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支撑。年以来,为全市共计提供就业岗位个,解决就业人次,年均新增就业人数人。

  据介绍,该公司还根据各个地方实际情况,在新蒲新区、习水县、仁怀市、湄潭县、凤冈县、桐梓县、绥阳县等县(市、区)及重庆市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地方搭建起了人力资源服务与企业、人才近距离沟通的桥梁,也为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加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

  “人力资源在就业、招聘、培训、平台等方面赋能企业成果的凸显,吸引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在我市发展,实现了企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园区的合作共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表示。

  订单式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全市“全国前列、西部样板、贵州第一,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总体目标,去年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方案的通知》,通过强化体系建设、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基于此,市人社部门以“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协作工作站”模式,将就业服务平台搭建到县(市、区)、镇(乡、街道)、村(居)上,建立起“县有中心镇有站,村村都有信息员”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在遵义籍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省(市)设立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构建起上下联动、内外互通的就业服务网络,最大限度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

  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人社部门聚焦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及绿色产品加工业,依托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对家庭农场主、新型农民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今年,绥阳县汇通职校为余农村劳动力开展了食用菌培训,有20%的学员学成后从事相关种植,月收入均在元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落实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八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等创业项目,并鼓励各地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多形式高标准开展创业服务。

  年,全市共计5.36万人次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8.7万人次参加了“短平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39万人次参加了脱贫劳动力及易地搬迁劳动力职业培训。

  人社联手金融推动人力资源融合发展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我行自年以来,一直坚持与人社部门对接,共计开展返岗人员服务达余人次,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爱心礼包’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余庆农商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自和人社部门开展业务合作以来,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社保、人力资源服务,形成了共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悉,余庆农商银行的做法只是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贵州省农村信用联合社遵义审计中心联手服务地方经济的一个缩影。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培育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年,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贵州省农村信用联合社遵义审计中心签署了“人力资源+金融”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明确,各地人社部门、农商银行(联社)要站在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整合资源、共享共用、合作共赢,共同做好“人力资源+金融”行动。其中,贵州省农村信用联合社遵义审计中心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对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领域扩大授信支持,积极发展多种特色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并对全市及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劳动保障、监管平台系统建设等提供系统支持和资助。

  两年来,双方充分发挥农商银行制卡量及窗口网点服务优势,秉承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了“社保银行一体化”平台建设;共享驻外劳务协作站,共同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招聘信息、金融支持、返乡创业指导、社保办理等服务。同时,双方还共同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加强创业贷款业务合作,为有创业需求的人员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

  此外,双方还共同做好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公司对外输出信息、网络资源、   “未来,我市将持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新型服务场景,以创新驱动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优化整合,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协同产业发展。”谈起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3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