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落差较大的丹霞地貌乡村公路上驶过,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地带的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蔺江村,沿途只见群山环抱,植被绿意葱葱,不时间公路旁还会看到从山上掉落的滚石,记者很难想象蔺江脱贫出列的底气从何而来?
在见到蔺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先强时,一头中年的白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从年驻村以来,就这么一条,“大山里找出路,土地里要增收”,陈先强将血液深深地融入穿流而过的同民河。这些年来,河水变得越发干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以蜂蜜、大树茶为主导的脱贫产业跑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度”,但他的发量却变少了,发际线也在往上走。
产业增收
蔺江村变了,陈先强变了,村民也变了!“人”与“物”之变,是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将基层党组织问道于蔺江山水之间开出的果实。年4月14日,在蔺江村村委会举行了一场大树茶茶青销售现金发放会,当天销售现金共计发放了元,前来参加现金领取的蔺江村村民共计7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46户,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蔺江村村民罗洪远当天就领到了现金余元,对于罗洪远来说这是他不敢想象的情景,“以前蔺江村村民主要以传统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为生,种植玉米对土壤有一定破坏,对于大自然恩赐给蔺江的生态来说不合算,变现的‘钱米米’太少,现在的光景多好,栽种大树茶既能保护生态,还能有翻倍的收入。”
为什么蔺江会选择大树茶产业在逆境中突围?
蔺江村村委会主任朱县飞向记者介绍到,蔺江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3%以上,几乎都在红线范围内,可用耕地少,情况极为特殊,只有立足资源禀赋才能实现突围。
在朱县飞看来,村支两委大力鼓励村民发展大树茶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朱县飞介绍到,蔺江村已全面停止玉米栽种,正铆足马力发展大树茶,村民因此也提出对此带来的养殖业饲料隐患问题,大家都知道农村喂猪最主要的饲料就是玉米,今年,村支两委通过多方协调在县外购买玉米,不管市场价格有好高,村支两委卖给村民都是1元/斤,高出的部分由村支两委进行补贴,打消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后顾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这些年来,蔺江干部群众把美丽蔺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动的现实,成为蔺江群众的自觉行动。
目前,蔺江村大树茶已与习水县产投集团成功签订收购协议,在全村群众的努力下,去年至今共计采收大树茶茶青.5斤,合格率达98%以上,5公分以上大树茶共有余株,共计亩。
为了吃好“生态饭”,蔺江村村支两委同时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了一手“蜂蜜牌”。
蔺江村森林植被覆盖高,稀有中药材较多,是小蜜蜂天然的栖息地,蜜蜂采集的蜂蜜呈淡黄色颗粒状,口感甜而不腻。养殖大户杨政理就在其中尝到了甜头。目前,他养殖了蜜蜂60余桶,产蜜余斤,加上栽种的大树茶去年家庭收入就达8万余元。
杨政理家居住在蔺江村5组的山顶上,海拔在米左右,从蔺江村村委会驱车20分钟,从山脚到山顶,汽车经过依山而建的盘山公路,历经10道拐,在见到杨政理时,他正在田间地头忙活着用泥巴驱散群飞的蜜蜂。
令记者哭笑不得的是,原来,这天天气开始炎热,蜂王变得躁动不安,有5只蜂王从蜂箱中飞出,这可把他忙活坏了。
杨政理打开蜂箱时,4月的蜂蜜让人垂涎三尺,他告诉记者,“这是4月蜜蜂采集的百花蜜,量少,是留给蜜蜂食用的,不对外出售。我们每年只采集一次蜂蜜,大概在10月份左右,那时候山间的中药材陆续盛开,采集的蜂蜜是最好的,而且我们只取蜜蜂劳动成果的2/3,剩余的让小蜜蜂顺利过冬,为的是不影响来年的收成。”
像杨政理这样的养蜂大户,蔺江村还有很多。去年,蔺江村蜂蜜总产量就达-3斤,由蔺江村村委会成立的同民蔺江养蜂专业合作社统一销售,截至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40-50万元。
资源增收
蔺江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好是一道“生态题”,在驻村第一书记陈先强看来,如果让老百姓来管理,就怕有个三长两短。
“这些年来,村支两委通过三大举措,有效保障了村民资源增收难题。先后投入了万元对群众林权进行购买;全面完成对群众的生态补偿资金,补偿最多的可达1万元;全面完成退耕还林。”
“有些村民只是吃‘生态饭’存款就达百万余元。”
除此之外,蔺江村村支两委还通过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实施大树茶套种辣椒产业,按照标准给与村民一定流转费,推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目前,蔺江村辣椒套种面积已达余亩,按照去年1.2-1.3元/斤价格收购,未来可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蔺江村村支两委,将在此基础上对村民出售的辣椒,每斤补助0.2元。
此举,不仅激活了农村资源、资产两棵“摇钱树”,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还破解了集体经济带动乏力、资源匮乏、效益不好等发展瓶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实力”与“增效益”双提升。
就业增收
今年,受疫情影响,蔺江村外出务工就业难,已成为一道现实命题,在习水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蔺江村以统一输送、现场招聘会等形式开展就业稳岗工作。
截至目前,蔺江村农户自主就业及参与组织统一输送和现场招聘等,实现全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人,非贫困人口就业人,值得注意的是,蔺江村全村人口仅人,就业人员就占总人口的32%。
在蔺江村村委会不到20米的地方有一家小店,门前写着“脱贫之家”,小店的主人叫母达云,主要经营着一些基本的生活食品,靠着小店的收入以及自家的农业产业增收,早些年,已走上脱贫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蔺江村村支两委成立了“富帮专业合作社”、“蔺江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同民蔺江养蜂专业合作社”,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同样有一定收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同家庭收入成正比的,从一组数据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蔺江村之变。年末,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元,如今这一数据已上升至1元以上,驻村第一书记陈先强介绍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颖
编辑徐春燕
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