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擦亮三关爱党建品牌为外出务工人员

习水县地处川渝黔结合部,常年在外务工的群众达10余万人,作为一个拥有72万人口的农业县,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年,习水县率先在全国开启了“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的“三关爱”工程,这意味着如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成为习水县委、县政府谋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习水县“三关爱”工程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上下联动、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针对外出务工人员不仅搭建了就业服务、返乡创业平台,还搭建了维权服务平台。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县将涉及外出务工人员切身利益的政务服务从习水县延伸至外省务工人员集中地。   

习水县司法局在推进“三关爱”工程的进程中,结合自身职能,将   

一个保温杯、一瓶矿泉水、一桶泡面,一份法制宣传资料……贵州老乡还收到了这样一份特殊的礼包。次日,工作人员听说返乡乡亲途中遇到冰雪封路,被困于高速路上,于是又在每个礼品包里增加一盒饼干。   

对于长年在外奔波的人,点滴帮助让人如沐春风。小小的举动温暖了众多游子的心,他们就是习水县驻福建晋江流动党支部的党员,也是习水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晋江工作站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习水县常年外出务工的群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其中在广东务工的有5万多人,主要聚集在深圳、东莞、惠州一带。而在福建晋江、南安一带务工的习水籍人员有2万多人。这两地务工人员数量大约相当于习水县两个乡镇的人口。

“三关爱”工程是习水县引以为傲的党建品牌,关心外出农民工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三关爱”工程的不断推进,习水县人社局、总工会、司法局等部门不仅   

当时,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习水县、乡镇、村三级,对于背井离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而言,要享受到同样的法律服务,成本高、时间长、困难多。面对此种矛盾,习水县司法局创新思路,在挂牌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同时,也分别成立了习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广东深圳工作站、习水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福建晋江工作站,成为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最前沿机构。

助力务工人员依法维权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千里之外的务工人员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有力的靠山莫过于法律。年,习水人王兴美进入某陶瓷有限公司工作。年5月25日,王兴美上夜班时头疼,在外出购买药品时,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晋江工作站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介入此事,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工作站站长胡镜德根据有关法律条规分析,认为此次事故应该得到双倍赔偿。当地交警部门在组织双方调解时,王兴美的家属得到了24万元的交通事故赔偿。但是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当地部门认定为不是工伤。于是家属提起了诉讼,当地法院一审判决王兴美的死亡不是工伤。晋江工作站仔细分析后坚定地认为,这就是一起工伤。于是王兴美家属向漳州市中院提起了上诉,最后判决为工伤,死者家属获得了万元的工伤赔偿款。   

习水的廖玉洪在向他人提供劳务服务的过程中受伤,未得到任何赔偿,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欠下高昂的医药费,医院起诉,被法院强制执行。廖玉洪迫于无奈,到广东省江门市多个单位部门讨要说法。习水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深圳工作站得知情况后,立即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赶赴案发地开展调查取证,与当地法院进行沟通协调,中止执行。之后,工作站为廖玉洪提供法律援助,在工作站人员的协调帮助下,廖玉洪不仅不需承担医疗费,还获得了9万多元的赔偿。   

实际上,习水县驻深圳、晋江工作站除了对习水籍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外,对于贵州其他县(区、市)的务工人员的求助也绝不袖手旁观。   

今年,普定县人伍杰在长发石业有限公司换铁皮板时,从高空坠落下来,致身体严重受伤,经法医鉴定为四级伤残。后来晋江工作站站长胡镜德去看望慰问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最终由该公司一次性赔付35万元。   

据统计,近年来,晋江工作站为在当地的贵州务工人员维权84起,涉及金额万元。其中习水务工人员35起,涉及金额多万元,帮助解决16起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涉及金额60万元,解决经济纠纷19起,涉及金额万元。   

习水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驻深圳工作站则为该县务工人员办理各类维权案件(含非诉讼)多宗,获得各项赔偿金共计多万元;接受来人、来电、来信、来访人次;代写涉诉法律文书份,提供法律援助23件,人民调解案件65件,出具符合法定程序证明文书13份,受理移送群工行政诉求信访11件,开展法治宣传31次。

整合资源延伸法律服务

近年来,在帮助贵州籍务工人员获得法律服务过程中,胡镜德、唐琪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人分别是习水县驻晋江流动支部委员会、习水县驻深圳流动支部委员会的书记,也是两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站长。   

目前,深圳工作站有工作人员12人,外聘兼职律师4人;晋江工作站有工作人员3名。   

由于地域、经费、机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两个工作站均面临人手少、经费不足等困难,为了切实服务外出务工人员,满足他们之所需,两个工作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展工作思路,整合有效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被务工人员称为“老胡维权专家”的胡镜德是晋江工作站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的核心人物,他曾于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在外出务工人员心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他的带领下,该站联合贵州农信社驻泉州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开展金融服务与法律服务活动,联合共青团贵州省工委驻福建工委共同开展农民工维权15起,涉及金额万元,经过长期合作,工作成绩得到共青团贵州省委的认可。   

同时晋江工作站建立了习水老乡   

与泉州市贵州商会合作,开展“法律讲堂”进商会活动,向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宣讲“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理念,讲解企业合同审核及法律风险防范、买卖或借贷的规范结欠方法、劳资关系及纠纷处理、工伤事故流程及处理、法律意识及证据意识、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等法律常识,还组织律师解答参会人员提出的法律问题。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发放法律知识、返乡民工创业政策等宣传资料份。   

此外,晋江工作站还经常与晋江市总工会、晋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协调处理相关劳务纠纷、工伤事故、劳务输出等,促进了晋江当地的稳定与和谐,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好评。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晋江工作站和深圳工作站的中坚力量,为最大限度发挥工作站的职能作用,按照习水县司法局党组安排,两个流动党支部以“做强党建、做大队伍、做优服务”为思路,全力打造外出务工人员的“习水之家”。   

今年清明节前夕,习水县驻晋江流动党支部组织在晋江务工的习水籍党员以及爱心人士,来到晋江市安海烈士陵园,瞻仰了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馆,对党员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国庆节前夕,晋江流动党支部组织习水的流动党员开展“迎中秋、庆国庆、‘三关爱’、支部我的家”活动,支部书记胡镜德介绍了深入联系群众强党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到“三关爱”活动中来。   

据了解,晋江流动党支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及时传达省、市、县党委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认真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大政方针,以便精准地服务于务工人员。   

近三年来,晋江流动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9名,累计开展各种活动40余次,走访慰问务工人员余人。向特别困难的维权农民工提供生活保障6人,解决劳动就业50人,代写各类文书40余份,协助务工人员返乡报销新农合医疗保险6件,涉报金额13万余元。慰问外出困难民工10人,发放大米20袋,菜油10桶,以及各种慰问品等。向习水县困难学生捐赠校服套折合人民币元。   

深圳流动党支部则利用互联网,为务工人员提供远程服务,办理相关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主动上门服务,自觉公开党务、政务、财务。建立困难务工人员台账,定期走访,将“春节前送温暖+为务工人员追收欠薪+春节后劳动就业春风行动+法律援助帮扶”的模式作为每年工作的常态和制度,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该支部积极引导务工人员依法、合理表达诉求,为这个群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真正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在异地他乡的“习水之家”。   

经努力,该支部近几年培养发展党员3人,其中一人返乡创业。无偿帮助习水籍务工人员解决劳动就业多人,指导并协助返乡创业成功13人,其中党员带头创业5人。办理医疗报销初审38人,向困难农民工提供救助帮扶55人,慰问困难老人和离退休困难党员19人,组织爱心企业结对帮扶习水县在读高中生3人。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发放宣传资料00多份,走访慰问困难务工人员43户96人次,发放慰问品48份,现金物资慰问人,组织老乡开展就业创业座谈交流活动11次。成功举办大型座谈、论坛会25次,组织各类活动43次;组织党员和创业者学习33次。

“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这个群体,不管他们离家乡有几千公里,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打通联系服务他们的最后一公里,想方设法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产品,拿得起法律这个利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向省外延伸,对晋江、深圳两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深化习水与工作站所在地部门的协作,引导务工人员依法维权、安心务工,将学成的技术和积攒的资金回归家乡发展。我们准备在省外成熟的地方复制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习水县司法局局长罗文举说。

来源:习水司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1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