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字为底丨乡村振兴看生态宜居

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3月9日,天气晴好,游客漫步遵义市湄潭县的乾艺梅园景区花海内,闻香赏梅,感受春日之美。

湄潭近年来以游客为中心,打造个性化的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业态,让每一个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乡村休闲游首选地之一。

3月9日,游客在遵义市湄潭县乾艺梅园景区游玩赏花。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贵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注入了动力。

以“绿”为底,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拒绝污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2%,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

生态的魅力在乡村,乡村的活力靠生态。生态和宜居不可拆分,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

3月9日,游客在遵义市湄潭县乾艺梅园景区游玩赏花。

推动绿色转型扮靓乡村“颜值”

今年2月中旬,受寒潮气候影响,贵州迎来了大范围降雪。位于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的坡头山上,71岁的王华文冒着风雪,仍然坚持每天巡山护林。

然而,40年前的穿岩村,“种地种到天,开荒开到岩”是真实写照,当地村民依靠开荒种地生活,广种薄收。

王华文40年来义务植树护林,将坡头山余亩荒山变成绿林。罗大富摄

如今,王华文守护的穿岩村坡头森林,已从最初的5亩发展到亩,成为大方县最大的一片生态林。穿岩村也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昔日的荒坡沙沟,早已变成青山绿洲。

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穿岩村的绿色转型之路,是贵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质量是宜居乡村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世代居住在正安县市坪乡龙坪村的覃志顺家这些年的变化很是明显。

多年前,覃志顺家周边随处可见垃圾,一到夏天苍蝇就嗡嗡嗡四处乱飞,村里卫生条件很差。

近几年,在政策支持下,龙坪村修建了排污沟、垃圾池,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良田美景,鸡犬相闻”,覃志顺家和龙坪村的生活环境已变得越来越美。

坚持绿色发展刷新乡村“气质”

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更多乡村从美丽乡村建设中获益,在山水田园间蹚出一条“幸福路”。

在习水县马临街道沔山村,坐落着一幢红色欧式建筑——习水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这是习水县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中心,也是贵州省第二个炉排炉焚垃圾烧发电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由当地政府引进,一期焚烧炉于年9月正式投用,目前每天可处理来自习水县、赤水市约吨垃圾。

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习水分局自然生态股工作人员许大明说:“以前生活垃圾处理最常用的是填埋,但是效果很慢,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现在引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改善垃圾堆放产生的县城景观问题,同时也将城乡生活垃圾转变为电力资源,降低了环保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习水坝区田园风光

产业绿色嬗变解锁“幸福密码”

在威宁自治县龙街镇龙街村扁居组的山坡上,光伏电池板排列齐整,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蔚为壮观。

光伏电池板下,大白菜、白萝卜、莲花白等各类蔬菜长势良好,不时有一群群黑山羊经过,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着,一派繁忙祥和的景象。

位于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半坡村的光伏发电站

“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家住龙街镇龙街村扁居组的陈秋香感慨。

“我们在当地高海拔的低产旱地和荒地,采用高支架和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电站在发电的同时,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带动当地农民实现稳收增收。”威宁能源公司工作人员代波介绍。

目前,威宁自治县的龙街设施农业光伏示范项目、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红油菜苔、乐利农业光伏电站万寿菊、松木坎农业光伏电站灌木茶、么站农业光伏电站马铃薯、林场农业光伏电站莲花白、小官山农业光伏电站荞麦等,累计实现种植面积近0亩。

村民在光伏发电板下放羊

“农光互补”,为乡村振兴“造血”。“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家里面的房子也重新翻修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能源公司的‘光’照进了我们心里。”陈秋香家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农业光伏项目的推进。

以“绿”为底,生态环境是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必然能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的高质量发展“打开方式”,贵州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篇章也会愈加精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尚宇杰

编辑王小婷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2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