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李三祥遵义之行漫笔

遵义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红色朝圣之旅。

从秦陇大地的出发,飞机在咸阳国际机场冲入云端,经历了二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在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在贵阳龙洞堡机场降落。地面笼罩在阴阴的云色里,正赶上一场飘落的小雨,当地的气温,从手机信息反馈的情况来看,显示为12-21度,与家乡天水的气温相差无几。贵州境内多山,在这里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你的眼底。眼前的山,四围突兀而分布不规整的山,让人想起了北方农家麦场里,大小相形高地不等的麦垛,带给人的直观印象,犹如地面上冒起的泡,显得独立不群而又根脉相连,这也使得这里的城郊布局,没有了北方地区两山夹水,城市布局如带的开阔和延伸气象。这里的山,断续相沿却不像西北一带如秦岭山脉那样,山系绵长如龙行起伏而互竞高低。眼前的群山,一切都是那样的卓然不群,只能用散漫无序高低不平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比起北方的天山和秦岭等这些名山大川,大概只能算是它们的山子山孙了。

出了机场,坐上从贵阳发往遵义的大巴,沿着穿行在贵阳市郊的山间公路前行,透过车窗,看贵阳郊区外围的山峰,把偌大一个省会城市,分割隔离得甚至连不成体,让人在走马观花的心境下,慨叹于这里山多且独然成体,形成了高楼与群山并耸而立的景观,这种人文与自然相互照应,楼舍与群山并列杂陈的大观之异,冲击眼目,生发于心,使人眼界大开,在好奇和观赏的心态下,神心随形势与山峰起落。真是地无三尺平啊,看满眼的青山,绿意盈野,真是一幅绝妙而又显得现实厚重的群山荟聚写照。

出贵阳城,一路望北,朝着遵义方向前进。看一路风光,路边有标志着湄潭的牌标和广告牌,隔一段路程就会时不时从眼前掠过。这不由人想起了甘肃老家一带,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煮甜醅时,用来发酵的一种酒曲添加品,它的产地就是来自湄潭县。私下猜想,这条公路,大概应该也是经过或通往湄潭县的道路。沿途经息烽县境和遵义县。一路看云看山又看水,还有那些散布期间的人家烟火,在满眼绿意萦绕的山体之间,把一种融会了历史沧桑与厚重繁华的人间别致之美,呈现得一览无余,让人在旅途的穿越中,沉醉在这西南地域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居风情里。

最让人难忘的,还有行道旁,村镇民居树影里繁花盛开的桐梓花。后来经当地朋友的介绍,才知道它是在这里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乔木,过去当地人晚上点灯照亮,用的桐油灯,就是以桐油为燃料的。后来在参观位于习水县境内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纪念馆时,陈列室里就摆放有两盏手提马灯,还有一盏小桶形状的桐油灯,字面的资料显示,这就是当年红军用过的桐油灯。在遵义会议期间,当时毛泽东主席回到他的住地以后,思来想去,觉得白天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不是最佳决策,在不放心的情况下,晚上从他住的地方出来,手提着桐油灯,找到负责传达和下发军事任务指令的周恩来,谈了他对会议决定的疑虑和看法,认为对于军事这样的重大事情,不能以大会参会人员多少和举手表决这样的方式做决定,建议他不要急于传达执行。这次会谈之后,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于是连夜分头找到其他骨干成员做工作,连续开了三天的遵义会议,在激烈的争辩与讨论中,最后做出的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三人团负责军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遵义会议,成为红军长征途中,一次富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会议。以此为起点,红军在湘江战役损失过半之后,才有了娄山关大捷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样的传奇经历,从而也改写了红军从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的失败经历。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可以说,遵义会议,的确是一次具有扭转乾坤意义的大转折。

心中的圣地,遵义,这个令人早已心向往之且思慕已久的地方,终于揭开了因为时空的界限而遮盖着它的一派神秘面纱。客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在一路风尘落定之后,于下午4点半钟的时候,终于抵达位于遵义市南红花岗区狮子桥附近的一处长途停车站。

遵行道义,自强不息。眼前的墙体文化里透漏出的信息,向人们昭示着解开这个红色圣地城市文明的密码。遵义,让人在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处处都会留下诸多难以抹去的美好记忆。

红花岗区所在的位置,是这个红色圣地所在的老城区,也是遵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中成立最早的一个区,和它接壤的北边,则是后面设立的汇川区。参加这次文学采风活动的作家们,安排接待的住宿地,是坐落在遵义市雨水路21号的遵义市卫生人员教育中心。这里与地处凤凰山文化广场一带的凤凰路相接。

在前行去住宿地的出租车上,顺便和司机进行交谈,师傅告诉我们他姓周,年龄48岁,属狗的人。当他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他很热情地充当起了向导的角色,向我们述说着这里的过去今生。在我们上车的地方,叫丁字口,也是遵义市内过去和现在商业最为繁华的老城区。几年前在这一带的街道路边上,是有许多流动商贩摆摊设点的,这几年管理上有了禁止和限制,情况才有了变化。沿着凤凰路流经狮子桥的这条河,是当地的风水所在,地方上叫湘江河。听自己的老父亲说,当年红军在这里活动的时候,毛泽东主席还曾经在河里边游过泳的。因为红军在湖南过湘江时损折过半,一路到了贵州,经过遵义会议,在娄山关第一次打了胜仗,转危为安,这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征兆。遵义城是围绕着它的主峰凤凰山建成的,这也就形成了这里的山被城市环绕包围的格局。凤凰山作为当地的主脉,因为红军长征路过这里,加上遵义会议的原因,现在被开辟为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在这里埋葬的红军烈士中,有一个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四川籍将领名字叫邓萍,在年红军长征攻打遵义城时,被一颗流弹击中,是当时在遵义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他作为彭德怀的军事助手,是三军团参谋长,年龄只有27岁。

行走在遵义这个红色圣地城市的街面上,这里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当地人在对待外地客人时所体现出来的热情与文明素养。在你所遇见的人当中,不管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一代人,当你找他们问路,或者打听当地的有关情况时,甚至是在他们经过你面前或路过时,随便碰到的一个人,只要你提出让他们帮个忙用手机或相机拍照一下留念摄影,他们都会面带微笑,表现出很乐意为你帮忙的情怀。所到之处,这样的场景,总让人在感动的同时,深切地体味出有一种温暖而亲切的人文关怀扑面而来。

古老的遵义,在史书上被称为播州。作为黔北重镇,在历史长河的画面上,曾经也是古夜郎国所在的境域。娄山关大捷,让这个随着历史的足音,在人们记忆里一度显得杳然尘暗的古代西南之国,再一次呈现出它熠熠生辉的面目。追寻着桐梓猿人的足迹,在中华大地上曾经一度星光闪烁的夜郎古国,在大一统的历史画面上,退出了过去岁月里那段列国纷争的历史舞台,但文字记载的书卷里,却以其千古不灭的文明化迹,以成语故事的形式,保留和封存了夜郎自大里镌刻铭记的一段历史隐秘。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曾经的金戈铁马,在汇众流而江海朝宗的时代脉动里终归寂然。但历史的天空,在盛唐那个诗文荟萃群星灿烂的历史节点上,诗仙李白的命运之灯,却让桐梓这个地处西南之地的古夜郎之国,又一次闪烁出它耀眼的亮色。一代风流天子的喜怒哀乐,决定了一人一地的得与失和名与利。宿命所关,一人之隐,地以人显。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但流放夜郎的李白,大概终究还是没有能够踏上桐梓的土地,原来就在他前往夜郎的途中,却又被赦还而至湖南。诗人的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但塞翁得失间,却又一次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夜郎这个地方,还见证了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天末怀李白》里流露出来的对他这个朋友的一片殷殷真情。古夜郎国所在的桐梓是有幸的,因为它见证了遵义会议之后的娄山关大捷,因而也成了红军长征以来反败为胜的一个地理标志,一个又一次与英雄史诗结缘的地方。

娄山关地处遵义市北边的桐梓县境内,地理位置上是县城北面属于娄山关镇的一个山梁关口。登上遵义战役小尖山战斗所在的制高点位置,往北的右侧山脚下,就是由黔北进入遵义的黔北第一桥。穿过桥洞往南不远,就是桐梓县城。关口石桥横跨东西,桥体是用石块砌成,桥面以下呈高拱形。在位于桥面西端的山体侧上石面,镌刻有“娄山关”三个红色大字。在桥面朝向黔北第一大桥的一侧,尚保留有三尊长度分为五节的竹节铁管大炮,炮体铸有咸丰十年制造字样。从地理形势来看,这里是整个两山夹谷地势的交会处的一处最高点,也是整个山谷最为狭窄的部分,无论是从山谷北口进来,还是从山谷南口进来,这里都是南出北进的必经之地。如果把把南谷口和北谷口看作是一个箭头的左右两个锋刃,桥面所处的这里,就是最尖端的箭头所在。从小尖山这里,一旦部署火力,就可以控制整个桥面,加上两边陡峭纵深的山体,从两个出口往来,都是两山夹谷的地理格局,站立在这里,不由人心想起易守难攻,插翅难飞这样的字眼。这也不由人在心底里,连翩浮想当年红军战士为了突破和夺取这个制高点,其艰难惨烈与英勇无畏,以至觉得,能够在这样的形势下扭转乾坤控制战场,用兵如神之外,获此大捷,或有天意吧。

在这次遵义笔会的采风活动中,结识了几位贵州当地的作家朋友,他们有遵义市的姚筱红,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还有来自桐梓的张维和王宗伦,另外两人一个是杨胜维、一个是来自黔南的尹卫巍。张维是我这次在遵义之行中,最早认识也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地作家。在刚到遵义的那天晚上,用过晚餐之后,我们几个来自天水的文友,还有来自河南洛阳的邓宏珍、山东高青的李妹瑶、广东东莞的李婷等几位女作家,沿着住地雨水路出口,来到位于凤凰路环绕的湘江河岸边散步看夜景。绿树绕堤的场景,掩映在城市街灯的光影里,看河堤对面路边高台一侧的商铺相接,还有几家小吃餐饮饭馆尚在营业,那种行人往来,灯光迷人的景致,还有桥头栏杆地带红花正艳黄花盛开的盆栽花卉,兴之所至,大家还时不时以河道为背景,留下了定格自己行踪的摄影照片。

张维以当地人的身份,也同大家一起出游。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知道他是一位老家来自桐梓的遵义电视台的编辑。经他介绍,知道遵义在唐代的时候,因为交通和地理上的原因,当时形成了地方势力一方独大的形势。为了实现对这里的有效统治,当时朝廷委派杨端为命官到遵义这里主理民政,经过他的一番治理,最终化解了当地实力人物把持一方与朝廷离心离德的倾向和威胁。在他之后,他的后人历数代在这里苦心经营,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势力人物。到了宋代,他的后代人杨应龙把持了这里的军政事务,朝廷为了消除杨氏世袭势力对地方政权的操纵,就派一个叫李化龙的命官到贵州遵义主政,通过朝廷委派官员轮换到地方执政,取代和解除了地方势力对朝廷的抗衡。其实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改土归流”。

参观完娄山关战役遗址,我们还特意去桐梓县城,品尝了曾经被中央电市台CCTV2《美食之旅》栏目专题介绍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娄山黄焖鸡,喝着姚筱红大姐提供的茅台酒,坐着张维、王宗伦两位作家慷慨解囊的自费包车,种种情怀,其中有真意,就像赤水河畔让人回味不尽的酒香,越品越有味,盛情难表,借用古人诗语,其一片至诚,可谓语短情长。

作者简介:李三祥,男,年10月出生,自号嶓冢山人,甘肃天水人,中学教师。天水杜甫研究会成员、天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秦州作协副秘书长《秦州文艺》编辑。年8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出版散文集《官屯岭上的牧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9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