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脱贫脱贫攻坚下的遵义变化之六

北京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遵义市文体旅游系统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以文化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依托当地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农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旅扶贫,描绘“诗与远方”美好愿景

近年来,遵义市启动了乡镇、村综合文化中心的建设,目前全市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个村(居)、个社区。年印发实施了《遵义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桐梓县蟠龙安置点列入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省委确定后续扶持示范点;遵义市播州区城区白龙小区安置点等7个安置点列入年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项目。以送文化下乡活动、五大群众活动品牌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送文化到基层,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场,开展送文化下乡、节日文化活动等余场次。

遵义市文体旅游局及直属文化场馆开展了古筝、瑜伽、古琴、书法、茶艺与茶道等70余期专题培训,直接惠及群众余人次。将非遗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推动打造“非遗小镇”“非遗扶贫手工坊”,为扶持镇乡经济共同发力。目前已累计向播州区输送60万元的非遗小镇专项资金,向赤水市竹编扶贫工坊支持共计85万元;帮助我市10个县的非遗项目申请到.5万元的项目传承经费。多次带非遗传承人携产品到上海等地进行展示和推介,我市的藤编项目与上海老字号企业凤凰牌自行车进行签约合作并亮相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非遗展。指导有关单位深入镇、村定期开展竹编、竹雕、晒醋酿制等项目培训32期,共计名群众参与,解决了名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年乡村旅游持续发展,预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万人次,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32%,带动贫困人口人增收。积极争取8名村官参加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培训。为深度贫困县正安县争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扶贫补助资金万元,争取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补助资金万元,争取乡村旅游发展补助资金万元。播州区花茂村和团结村、新蒲新区槐安村获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纳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录。在全市开展各类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00余人次,以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全市脱贫攻坚。

花茂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大众旅游繁荣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遵义市文体旅游系统的脱贫攻坚工作出现了很多新亮点、新经验、新成效,文旅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

“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脱贫致富路

凤冈县崇新村的双塘组,为建设家园、开发旅游产业打造三山两塘景点,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当地传统民俗如“传统民居搊房子”“打黄龙绳”“说福祀”“耍锣鼓”“花灯戏”“筑毛砖”“手工豆腐”“打糍粑”“传统宴席”等与旅游相结合,乡音、乡礼、乡俗、乡情得到保护,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趣、有风俗泥土里酝酿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独特魅力,同时也增强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崇新村以乡村旅游为引领的农旅一体集体经济经济初见成效,脱贫攻坚成效得到有力支撑。农民建设家园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然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特色寨门

习水土城古镇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它丰富而宝贵的红色资源,凝聚丰富的精神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为了保护好土城古镇,保护好四渡赤水战役遗迹遗址,习水县于6年9月在土城古镇重建四渡赤水纪念馆。同时,依靠古镇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拟定了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文化为重点,古镇文化和民俗文化为补充,建成了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线0米的综合博物馆群。此外,习水县还规定了不允许在古镇上新建房屋,保存古镇的原真性,同时又充分考虑到要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成果,在古镇之外的地方建设新镇区,以拓展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曾经冷冷清清土城老街,人们为了生活家庭主要劳动力都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如今在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的带动下,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土城老街又恢复了曾经热闹的场景。

“特色资源+旅游”,打造乡村旅游新生态

仁怀市高大坪镇银水村紧紧围绕“金山银水、世外桃源”的规划理念,充分利用银水村独有的水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投入余万元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生活为一体的现代村庄“金山银水”景区。以“水”资源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丰富旅游业态,助推乡村旅游发展。采用“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培育种植有机高粱亩、元宝枫产业亩、辣椒亩、油菜亩、精品水稻亩,并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带动矿泉水厂、水产养殖等一系列水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黔货出山”电商销售渠道,增加旅游收入,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银水村秋色

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刚好位于湄潭县倾力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翠芽27°”景区的核心地带,前有“十谢共产党”发源地田家沟,后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年湄潭县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立足推广“三变改革”经验,金花村抓住了这一契机,成为了此次改革试点之一。他们成立了金花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与外部旅游公司共同组建乡村旅游开发公司,依托大清沟村民组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开发这片“绿水青山”。经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大清沟的栋栋民居被改造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房子、彩色公路、茶旅一体,摇身成为了享誉八方的“七彩部落”,各地嘉宾纷纷慕名前来,旅游观光、考察取经,体验自然山水中的“童话世界”。

七彩部落

游客多了,经济就活了,餐饮19家,住宿17家,小吃22家,奶茶吧、游乐场......村民通过自营、入股、合资等方式,参与旅游业经营管理,展销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在家门口就增收致富,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3万元,成为湄潭县乡村旅游的一个“引爆点”。金花村趁着七彩部落“大红大紫”的东风,抢抓机遇,逐步完善了12个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石沟农民画家村,三关塘红军村等精品旅游景点,通过发展旅游、精品水果、养殖业、中药材、优质稻等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直接受益农户余户,其中50户贫困户全部受益。

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共进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遵义市文体旅游系统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实有力的举措,不断推进文旅精准扶贫,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

来源:网信遵义

主办单位:贵州省扶贫办

承办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中国党刊网采编中心

编辑:蒋明镏

审校:郑娟曾令江王家金

投稿-

投稿邮箱:gzfpxjc

.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4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