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习水县马临街道撂荒地不

5月末,在习水县马临街道庙坪村连绵的青山间,不少村民忙碌着用耕机、锄头翻整脚下的土地,不远处,部分被挖掘机开垦过的土地上,已经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农作物身影。在习水县马临街道庙坪村的撂荒地上,村民用耕机锄地。“现在地里一片片大豆苗都长出来了,可你们不知道,就在一个月前,这里的灌木比人还高。”马临街道庙坪村村民陈大金告诉记者。陈大金的这块8亩2分地可来之不易,在4月20日前后,马临街道动员村民利用挖掘机将灌木清除、翻弄土石,再用耕机和锄头继续翻整,平整的土地才出现在眼前。撂荒地经整治后,习水县马临街道庙坪村村民在玉米地上套种大豆。随即,陈大金在土地上种下了马临街道办事处免费发送的82斤大豆,如今可以看见大豆苗迎风摇曳,十分喜人。陈大金是今年第一个在马临街道整治过的撂荒地上播种的村民。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马临街道经地毯式摸排,发现庙坪村山间多亩土地已荒废2年,土地上部分种有颓败的牡丹,部分种植少量玉米,大多数则被灌木覆盖,土地利用率低,且防火压力大。因此马临街道召集相关村民召开群众会议,进行撂荒地整治的政策宣传,并了解群众撂荒地复耕复种意愿,前后动员50多名群众“进军”灌木丛生、石多路陡的土地。完成任务的挖掘机“为抢农时,挖掘机在前开荒,村民紧跟着播种,最忙的时候需要15台挖掘机同时作业。”庙坪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克永说,“目前,计划开挖的多亩地只剩下亩左右的‘硬骨头’,这些挖掘机到不了的地方就要靠人力开荒,用不了多久,几个山头都能种上庄稼”。习水县马临街道庙坪村余亩撂荒地已完成整治余亩“等农历6月末7月初,大豆就能有收成,可以留一部分给自家人吃,拿一部分去卖。”陈大金说,在他看来,从土地中种出粮食能给他和家人带来许多满足感,土地被浪费会让他感到可惜。若天公作美,庙坪村这多亩撂荒地将于6月中旬全部换上“新衣”,以辣椒套种大豆亩、玉米套种大豆亩的方式,重焕生机。在庙坪村持续开发剩余撂荒地的同时,向阳村多亩撂荒地上的庄稼苗都已清晰可见。习水县马临街道向阳村经整治的撂荒地“虽然向阳村和庙坪村两处的撂荒地是同时开始整治,但向阳村的撂荒地较为平坦,便于机械作业。”向阳村党支部书记余静说,村民利用5台挖掘机和1台耕地机,经10多天就完成了整治任务,同时还开挖出2条共多米的机耕道。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截至目前,马临街道共摸排辖区2年以上撂荒地余亩,预计在6月将全部完成整治。为促使闲地变良田,粮豆丰收有希望,下一步,马临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技术培训,组建团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解决种植难题。并积极对接产销、农险等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卢达极马圣耘彭瑾编辑韦一茜二审李劼三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7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