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闹”出个蛴蟆节有人说这是史上最“奇葩”的节日
农历正月十四,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迎来了一个属于当地群众的传统节日----蛴蟆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人们要从早忙到晚,从砍竹做灯,到傍晚时分点灯游行至河边,等人群聚集的差不多时,才将这些五颜六色的蛴蟆灯付之一炬,一年一度的蛴蟆节也就告之结束。
闹元宵“闹”出个蛴蟆节,有人说这是史上最“奇葩”的节日啦!在共兴镇,千百年以来,一直都流传着正月十四送蛴蟆的民俗。
关于送蛴蟆的流传很多,较多是相传张献忠据守川北时,遭官兵围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无数将卒死于五洞桥后山,常年战乱,导致瘟疫横流,当地出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百姓纷纷烧香拜佛,祈求赶走瘟疫,但无济于事。后经云游道士点化,说是战乱浊血,污染河水,触犯河神,降下“蛴蟆瘟”祸害人间。于是,百姓们纷纷组织起来,在农历正月十四的晚上,高举自制的蛴蟆灯,挥舞着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举行隆重的仪式,祈求河神赶走蛴蟆瘟神。年复一年,这祈求幸福健康,拜祭河神的习俗一代代传承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曾经率军驻扎于此,由于战乱、伤病和饥荒,义军中很多军士都患上了瘟疫。张献忠十分焦急。一天晚上,当地土地神托梦给他,说是山下的西溪河边聚集了大量的蛴蟆(就是青蛙),这些蛴蟆带来了瘟疫,要想办法将蛴蟆驱走,才能赶走。第二天就是正月十四,张献忠思来想去,就叫军士们用柏树的树皮包上腊肉梗做成蛴蟆灯,晚上敲锣打鼓,把灯笼放在河边。河边的蛴蟆看见了,就纷纷顺着西溪河往下游跑去。西溪河沿岸的老百姓听说蜞蟆带着瘟疫沿河而来,于是,都纷纷效仿张献忠的办法,做蛴蟆灯,送蛴蟆瘟。于是,送蛴蟆的活动就在西溪河流经的沿岸村庄流传开来。
送蛴蟆节是共兴人过大年的一项重要的活动,送了蛴蟆瘟神好过大年,祈福来年一年平安。正月十四这一天,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共兴,一家人在一起团聚过年,每家每户都要办上几桌,吃罢团圆饭,扎蛴蟆灯就成了最重要的活动,家里有多少人就要做多少个,必须人手一个。
有的人从一大早开始,就动手自制蛴蟆灯。蛴蟆灯的制作方法很多,形式也各不同,取一根2米长的竹子,用刀在一端没有节把的地点划开细条,然后用力压开,将先做好的圆环放入撑开的中间,成灯笼状,外面糊上白纸,有的也糊上一些其他颜色的纸,做成五颜六色的蛴蟆灯;老一辈的人们喜欢扎,就是将竹子一端用刀划成篾条,然后扎成笼状,外面再用白纸糊上,很像一个棒槌,在灯笼上留一个小孔,里面用泥巴固定,放上蜡烛,晚上巡游时可以点亮。
夜幕降临时,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举着蛴蟆灯,向共兴镇上聚集。人们唱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的民谣,一起将蛴蟆送到河边,祭奠酒神,送走瘟神,祈福平安。
现如今,人们对瘟病的担忧已经淡化了,扎蛴蟆灯可以被看做人们在春节结束前,在新的一年里对家人祈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期盼。蛴蟆灯扎好后是不能拿进家里的,因为在人们眼中蛴蟆灯象征着一种瘟疫,更不能送到别人家,送出去的蛴蟆灯也不能收回来。
讲述西部文旅好故事,传播巴蜀大地好声音。若喜欢敬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