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背起行军包、扛起钢枪,跋山涉水、伏击岗哨、炸碉堡……”在习水县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游客夏洋在情境体验中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美好生活的不易。在体验园还有很多新玩法,让游客融入“四渡赤水”真实战役始末。沉浸式体验,让习水县红色资源优势蝶变成经济优势。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该县推出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累计接待游客6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过总接待量的一半。
这是遵义红色旅游不断创新出彩的一幕。实际上,遵义的青山绿水间,处处是红色故事。86年前,红军长征在遵义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不仅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更是留下了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诸多珍贵的历史痕迹。百年征程,世纪回响。遵义市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发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遵义多彩绽放,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创“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的新未来。
围绕长征文化,遵义市已实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30余个,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红色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红色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和丰富。在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感召下,遵义旅游厚积薄发,尤其“十三五”以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作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党中央对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文旅融合,旅游经济增长持续井喷,“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声名远播,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涌现新线路、新玩法,深度融合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形成旅游新业态。“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茶”,遵义市力推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城镇、体育、医药等产业融合,不断开发森林康养、户外运动等体验性文化旅游活动,打造采摘耕作、农事感知等旅游产品,培育精品客栈、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形成了遵义“一心、一圈、三线”(以遵义会议景区为核心的城市休闲区;环中心城区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区;天酿茅台神奇赤水西部黄金旅游线、生态茶乡乌江画廊东部精品旅游线、仡佬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线)的大旅游、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通过旅游和与农业、农业、教育体育等多领域融合,旅游已成为遵义新的增长极。年至年10月,遵义市累计接待游客.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年,遵义茶酒文化季·消夏避暑游直接吸引游客.5万人次。回首“十三五”,遵义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让革命老区换发新颜。平均每年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间接带动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据统计,该市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余家,乡村旅馆余家,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2万人。
今年,遵义各地利用建党周年契机,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以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弘扬革命先烈高尚精神,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崇高、升华境界,在参与中怡情养志、益德益智,遵义红色之旅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群众的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当前,遵义已拥有不同级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8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荣获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12个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与此同时,遵义加速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聚焦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强化调度,扎实推进8个文旅融合区建设,已完成《遵义会议核心展示园概念规划》等11个专项规划方案编制。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上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计划书64份,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41个,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万元。普查登录长征不可移动文物共计处、红军步道11条公里、红军村37个。
长征故事正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遵义市累计游客接待.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亿元。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遵义红色旅游发展正在提质升级,开启新的“长征”之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徐春燕
编辑钱诚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