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五年来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平均成灾率仅为0.‰。五年的成灾率分别为0.13‰、0.06‰、0.06‰、0.‰、0.‰,均低于制定指标。国家重点管控的松材线虫病疫情治理成效明显,现疫区为15个,为全国较少的省份。
据悉,年,我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2.87万亩,发生于贵阳市乌当区;遵义市播州区、仁怀市、习水县、凤冈县;黔东南州从江县、榕江县;毕节市金沙县、黔南州福泉市;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松桃县。荔波县、雷山县、剑河县3疫区普查无疫情。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加强安排部署,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扎实推进疫情除治工作。年,全省共除治疫情1.94万亩,除治疫木11.23万株,完成率为.01%,超额完成除治任务。
我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发现疫情时疫情面积均较小。近年来新发生疫情的荔波等5个疫区疫情面积未超过亩,最小的雷山县发现疫情仅6.9亩,1株病死树。二是通过努力已先后拔除9个疫区,成为全国疫区拔除力度最大省份之一。三是疫情除治力度大。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除治任务,为有效防控疫情赢得根本条件。四是检疫执法取得较好成效。多次从省外调入松木包装材料上检出松材线虫病活体,在疫情防控中有效阻截了疫情入侵。五是绿色防控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林业特色产业病虫害开展绿色防控,提高农特产品质量和数量,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主要措施有:
(一)抓好防控制度建设。一是省人大审议通过并公布了《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进一步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制定了《贵州省松材线虫病监测防治实施办法》《贵州省松材线虫病除治质量核查办法》《贵州省松材线虫病普查质量核查办法》等系列规范,指导各地规范有序开展疫情防控。
(二)做好日常监测及专项普查。将全省万亩松林实行网格化管理,监测普查率达%。落实日常监测和专项普查制度,加强开展县乡村、天空地监测。
(三)彻底除治疫木。一是严格审批各地除治方案,科学除治疫木。二是加大除治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措施到位、技术到位、监管到位。三是及时指导处置新发生区疫情。四是实行疫木除治调度制,全面督导除治进度。
(四)开展疫情监测及除治质量评估。每年委托第三方对疫区县的除治质量及非疫区县普查质量开展评估,以问题为导向,督促限期整改。
(五)推进联防联治。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市、自治区)建立联防联治机制。解决插花地、毗邻地区枯死木除治责任不清等问题。省内分黔东、黔北、黔西三大片区开展联防联治,深入推进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下一步,全省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抓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保障生态安全。
(一)明确将政府防控责任纳入林长制考核。一是督促各地切实履行《森林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各级林长职责考核。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对除治有力,防控较好的给予奖励,对防控不力的督办问责。
(二)开展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行动。以《贵州省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5年攻坚行动总体方案(-)》为指南,按年度推进各市州防控目标任务落实。
(三)抓好防治关键环节。在疫情防控“防”、“查”、“除”、“督”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强化科学防控、抓好关键环节、实施综合治理,提升防控能力。
(四)推进疫木安全利用。在确保疫情不扩散条件下,积极推行疫木旋切、粉碎(削片)后用于加工建筑模板、制碳、种植食用菌等方式利用疫木。
(五)推进联防联治和检疫执法常态化。进一步强化我省与周边疫情较重省份毗邻区域及省内黔东、黔北、黔西三大片区有序推进联防联治。将检疫执法作为重点合作内容,按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疫执法工作。
(六)加大对重点生态区域保护。指导重点生态区域制定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监测。
(七)大力开展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吴采丽刘蓝婴图/旷光彪
编辑李劼
编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