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习水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密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谈到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习水县作协主席吴付刚的长篇小说《南天北门》是一部绕不过去的作品。该书以南天门村为原型,故事围绕地处乌蒙山区的飞龙山镇南天门、北天门两个村庄展开。两村为了一条天门公路,相互敌视了十六年。主人公梁子游回村带领南天门人民致富,对南天门村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进行多方面规划改造,启动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整村推进项目,南天门村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投入到建设南天门的事业中,开启了南天门村的历史新篇章。两村十六年的恩怨消除,群众友好如初。南天门村脱贫振兴的历程孕育了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本书也是习水县乡村文化振兴的硕果之一。书本充实着乡村文化,虚构的故事折射着现实。站在南天门村,抬头看屋舍,转头见文明,“和为贵”“天道酬勤”、儒家“五常”、村规民约、文明礼仪等宣传内容雕刻在石头上,用颜料描绘,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坭坝乡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乡村文化大院”为主题,动员和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活动阵地从无到有、文化活动由简至丰。“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村民们便自主成立了‘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不仅开展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推广、村貌‘易容’等文明实践活动,还定期举行院坝评选活动,实现了文化阵地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万飞说。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近年来,习水县用足文化力量,注重红色文化挖掘和开发,广泛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大力推动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强化乡村德治教育,深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营造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为乡村振兴添动力。青杠坡墓碑森严,赤水河悠悠回响。青杠坡村位于土城镇东南部,是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发轫之地、“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全村红色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兴旺、文明乡风盛行,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遵义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习水县五面红旗示范村”等荣誉。近年来,该村以文兴业,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各级各有关部门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阵地,修缮青杠坡战斗遗址、医院纪念馆、何木林疗伤处等红色遗址、场馆,打造村情展示中心,同时,以“红”促治,积极探索“党建+议事大院”模式,通过党小组召集、议事小组参与、群众代表评议,形成听、议、决、做、评、治相融合的高效村级治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盛夏时节,土河村千亩荷花竞相绽放,漫步于土河村道,享受着凉爽的清风,近年来,土河村依托优越的气候和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来自四川、重庆、泸州等地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丰富当地群众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土河村每年举办芦笙、刺绣、斗脚舞以及“踩山节”等民族文化活动,同时,习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走进土河村,以“文艺+宣讲”的形式,开展了“党的声音进万家”“志愿服务赶大集”“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以前游客来只是观赏荷花,难免有些单调,现在有文化活动支撑,精彩多了,多开展这类文明实践活动很有必要。”游客陆久连说。据了解,全县共有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今年以来,因地制宜开展了余场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县、乡资源共享,切实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热”起来、“动”起来。此外,程寨镇石门村“积分超市”推动了乡村治理,温水镇娄底村“院坝协商”共话“大民生”,土城镇华润社区迎亲队树文明新风……习水县在激活乡土文化之魂上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文化+”新发展模式,刻画文化振兴新图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之路。通讯员刁苓沙编辑蒋洪飞二审吴浩宇三审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3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