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造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全省营造林工作推进

11月10日,全省营造林工作推进会在遵义市习水县召开,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上午,参会成员参观了习水县程寨镇大合水村退耕还林花椒产业基地和良村镇吼滩村国家储备林改培项目。

此次会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三五”营造林工作成绩经验做法,研究部署“十四五”营造林重点工作,利用好今冬明春造林时节,迅速掀起营造林的新热潮,推动全省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十三五”以来,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年全省森林覆盖率60%的目标任务,“十三五”共完成营造林多万亩,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从年的50%提高到年的59.95%,增幅全国第一。“十三五”共完成森林抚育万亩、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多万亩、培育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家珍稀林木18.78万亩,全省森林蓄积量从4.13亿立方米预计增长到6亿立方米以上,全省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全省林业系统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快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建成竹子、油茶、花椒、皂角、刺梨、核桃等产业基地万亩,林业富民能力显著增强。建成省级森林城市43个、实现所有市(州)全覆盖;建成省级森林乡镇个、森林村寨个、森林人家户,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会议强调,贵州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年以来已连续6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组织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植树活动。“十三五”期间,植树活动当天累计(5天)全省有98万人次参加,植树万株。人工造林从每亩元逐步提高到每亩元,抚育从每亩元提高到每亩元,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共安排贫困地区营造林任务约万亩,占全省总任务88%,既建设了生态,又带动群众获得劳务收入,实现了“增绿”与“治穷”相统一。营造各类经济林近万亩,实现“用绿”与“富民”相统一。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脱贫,人均获得退耕还林补助约元,实现“护绿”与“增收”相统一。同时,争取国家营造林资金.94亿元,较“十二五”的.29亿元增长了77.35%,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全国最多、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全国最多、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任务全国最多。

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创新造林绿化形式。要优化森林结构,推广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和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积极推进商品林连片规模集约化经营,提高林地产出,带动富农增收。加强以竹、油茶、花椒、皂角、刺梨、核桃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林业产业基地化,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力争年以竹子、油茶等6项产业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达到万亩以上。同时,利用好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贷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大力推广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混交等模式,定向培育一批中大径材珍贵树种。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采用“增绿、添彩、造景”方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选择适宜乡土树种,建设景观优美的山体林、水岸林、道路林、庭院林,进一步厚植我省绿色优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朱梦怡

编辑周婷

编审徐元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9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