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眼里,他是关键时候“顶得上去”的标杆;在学生眼里,他是和蔼可亲无话不谈的兄长;在他的眼里,学生是沙,“抓得紧只会流失得更快”,捧着才会有惊喜!
他就是习水县永安镇中学高级教师欧付贵。他将生命融入神圣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2载,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欧付贵出生在习水县二里镇红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师范毕业后,欧付贵被分配到习水县永安镇中学,成为了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年,他20岁。
头三年,他上语文课。三年后,现任校长、他的恩师徐果找到他。“你上初中时英语成绩不错,要不改上英语课吧!”恩师一席话让他不知所措,心里打了退堂鼓。
“说实话,当时教语文刚上道,突然让教英语,确实不太愿意。”想归想,但考虑到学校年级英语平均30多分的现状,他还是接过了接力棒。
一个人上3个班的英语,一周2节课,外加3个晚自习,这让他感觉“有些累”。不过更让他担忧的是,现在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
“在农村,初中才设英语课,老师更多时间都在讲语法,今天教明天忘成为教学常态。”他开始反思,如何去改变现状。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欧付贵深知,由于没有专业基础,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根本没法与教学衔接,为此,他开始争取各种外出深造的机会。欧付贵还通过自考,以多分的成绩考入贵州大学脱产学习英语。两年学习结束,欧付贵义无反顾回到了学校,只因“学生需要我”。
“我的经验就是,让学生把书看懂,再用英语复述出来。”欧付贵说,这样的锻炼很奏效,在听力、阅读、情景对话等题目上提高极快。
在中考中,他所带的两个班,分别取得22.5、分的平均成绩。其中,07届二班以22.5分的平均分,拿下了该县班级英语平均分第一名。也是这个班,在高考中,52名学生有49名上了二本线,其中一名学生以分考入清华大学,成为该中学考取清华第一人、习水县本土考取清华第二人。
“预上课”发现学生“不一样”
欧付贵有个习惯,不等上课铃响就进课堂,他称之“预上课”,主要借这段时间详细了解学生有关情况。
陈胜还是一名99届初三学生时,欧付贵就是在“预上课”时发现他一反常态、寡言少语。向其同村学生了解情况后,欧付贵才得知陈胜的双亲在务农时遭遇雷击,双双身亡,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连购买棺材都没钱,他和妹妹面临辍学。
欧付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只有60多块钱的工资,凭我自己的能力根本帮不上忙!”欧付贵立即将情况反馈到了教务处,并组织全校师生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捐款。
“正是因为欧老师和大家的帮助,我得以完成了学业,也才有了我的今天。”如今已成为教师队伍一员的陈胜,提到恩师欧付贵总是感激不已。
教师是我一生的事业
年3月,在担任副校长后,分管教学等工作的欧付贵,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始推进一系列改革。
“学校扩班后,全校教师突破80名,但其中50多个都是近年新进的,在教学上根本顶不上。”欧付贵坦言,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当年,由他主导,校工会承办的每半年一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开始启动。比赛采取现场抽签、现场准备说课稿、现场写教案、现场说课来进行,还组织校领导与学生代表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评分。
“对教师是个挑战!”校长徐果表示,但效果显而易见,每年该校推荐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都能进入全市、全县优质课评选决赛。
同时,欧付贵还采取“请进来”教学的方式,先后邀请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市教科院老师到校培训、指导;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60多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拓宽视野。
在教学常规改革中,欧付贵敢于实践,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以前是统一写教案,有人抄,效果也不好!”为此,欧付贵以年级学科为单位,推进集体备课。
“工龄在3年以内的老师都参与,老教师写教案。”通过集体备课,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调动了教师主动性,也使教案更趋合理,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同备一堂课”推行以来,师生普遍反映良好。”欧付贵说,加大教师培训、加强课堂改革是当务之急,还要再加一把力。
从“教书不是我的梦想”到成为他笃定一生的“事业”,从县级优秀教师、市级教学名师、全省首届乡村名师……2年教学生涯,变的是年轮和履历上的荣誉,不变的是他“一切为了学生”的孜孜以求。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杨艳)
在这儿!新闻
招聘
租房
二手交易
欢迎投稿/广告合作
管理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APP发布便民信息!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