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炊烟起
文/丁海洋
暴雨持续了一个时辰,稻田里的水满了,鱼儿三三两两跳过篱笆。正如去年初来时,窗外的绿从山顶铺展到山脚,几只麻雀落在电线杆上,像极了儿时放牛的那个山坡。
一年的时光,逐渐习惯了异乡生活,或许,梦里不知身是客。多少月夜,旧年回忆,丝丝入梦,梦回竹林边,梦回四合院堂屋,还有那棵垂老的柳树,在春风里轮回。雨停后,正准备出门,突然接到堂哥打来的电话,“海洋,你还不回来看一下,你们房子都要拆完了,以后你没得房子了”。挂断电话,准备向父亲问个明白,却看到了亲友群里的视频,只听到一阵阵挖掘机轰鸣声,眨眼的工夫,陪伴我走过三十余载的老屋被夷为平地。父亲花费数年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修起来的老屋,就这样躺在了烟尘里,穿过手机屏幕,久久徘徊。还是没能回去再看一眼,至少拍张照片留作纪念,瞬间,我的眼眶湿润了。
工作以后,回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每年清明和父亲一起回到松岭,在祖父母的坟前,点上香烛,撕下一张张纸钱焚烧,然后虔诚地叩拜,年复一年。源于很少回去的缘故,对于故乡的一切知之甚少,大多来自于茶余饭后,与父母的闲谈中。去年临近春节时,父亲告诉我,听说有个山东企业要来建酒厂,老家的房屋可能要拆了,老家能够发展也是好事,该支持的也要支持,我也没有在意父亲说的话,毕竟那也只是传言。两个月后,偶然看到企业和政府签订协议的新闻,我才彻底相信了父亲的话,心里百感交集,祖辈世代耕耘的黄土地,终于迎来发展好年景,是亘古的赤水河滋养了这一方土地,哺育万千百姓。记得小时候,为了生活,父辈们挖煤求生,后来外出打工,多少乡亲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家乡发展好了,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也是一种欣慰。
有一次带年幼的女儿回老屋,她好奇地问我,“爸爸,我们家是不是老家最穷的啊?别人家都修了漂亮的大房子,我们家的房子太矮了。”我故意一本正经对她说,“是啊,这是爷爷修的,等你以后长大了,修一个更漂亮的房子给爸爸和妈妈住。”女儿懵懂地点点头。乡下的一切,对她来说或许陌生,让她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让她知道故乡在何处,我觉得是必要的。每当此时,看着门前庭院杂草荒芜,屋檐下的燕子不见踪影,心里怅然若失,时隔多年,曾经的一草一木,变得熟悉而又陌生。
不见炊烟起,只闻羌笛声。那年那月,望着苍茫的黔川大地山峦叠嶂,我想走出大山,去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隔二十载,兜兜转转,蹉跎年月,也许终其一生注定平凡,但我始终未忘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此去经年,在老屋拆去的地方,在那片黄土地上,又会长出浓郁的酒香,弥漫在赤水河谷,让我一次次回眸,行将远去的旧梦。
作者简介
丁海洋,习水县回龙人,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供职于温水镇人民政府,业余爱好读书,在书香中品味人生。
来源遵义市文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谢国欢
二审卢世容
三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