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遵义制造,你打卡过吗天眼新闻

1分钟,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26台智能机器人即可完成1部电梯零部件加工。   1分钟,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大功率液力变速器能转转。   1分钟,华润雪花啤酒(遵义)有限公司就有瓶啤酒投入市场。   1分钟,遵义卷烟厂快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能创造上万元的产值。   每一分钟,发生在遵义市汇川区高坪工业园区这些惊人的奇迹,见证着当下遵义工业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1至10月,高坪工业园区19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近8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这是在克服诸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而实现的,实属不易。

汇川区航天工业园区。胡志刚 摄

放眼黔北,星罗棋布的园区里,中部的机电制造和辣椒加工,西部的白酒和竹业,东部的茶叶加工,北部的吉他制造和页岩气开发,南部的建筑材料,共同构成遵义工业的蔚为大观。   追出新起点——   “遵义智造”顶天立地   遵义,有着坚实的传统工业基础。   其成长轨迹,奠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成型于“三线建设”,成长于“十二五”,跃升于新型工业化的新时代。   历届遵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化一强”“三新一强”“三大战略”等系列重大部署,奋进的工业化征程,疾蹄步稳,驰而不息。   在遵义市主城区红花岗区和汇川区,如今,这里已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大舞台”。历史积淀的卷烟、机电、材料等一大批传统基础工业,在“退城进园”的洗礼下,纷纷“鸟枪换炮”,航空航天企业、钢绳厂、钛厂等一大批企业依托现代化设备及信息化革命,变“制造”为“智造”,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撬动着生产方式和生产质量的转型升级。

遵义双盛电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张体旁摄

这场工业风暴,不仅催生传统企业的“新动能”,更点亮“遵义智造”的广阔前景,一批高新制造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凭借军工高科技顶尖技术,贵州航天新力铸锻公司自主研制出全球第一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向场超导磁体重力支撑GS部件”,成为中国制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人造小太阳”关键部件领军企业,所研制生产的配套产品成功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梅岭电源有限公司从为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研制生产配套电源开始,51年来为我国“海、陆、空、天、电”等领域的多种装备型号研制、生产了多种配套电源产品。   贵州钢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伶仃洋大桥巨型钢吊箱吊装项目加工一批粗直径钢绳吊索具,这批索具每根工作长度为米,绳径毫米,是该公司迄今生产的最粗直径钢丝绳索具,这条“腾飞的巨龙”再次令世界瞩目。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7个和3个百分点。而近些年来,在“追”与“赶”中对标,在“破”与“立”中新生,在“转”与“升”中跨越,遵义工业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前列,领跑全省。   这,绝非一日之功。   紧扣省委省政府“双千工程”“万企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要求,稳住“基本盘”,下好“快捷键”,遵义市一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转换动能,一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千企改造”“智能制造”“创新驱动”“绿智平台”“党政双服务”为基本路径和手段,重点培育白酒、能源、原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健康医药、农特产品“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巴斯巴新能源汽车公司生产车间。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遵义55户企业被确定为龙头、高质量企业,占全省总数的25.3%。推动家企业开展“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汇川区成功申报“国家级高低压电器品牌示范区”,航天精工、长征电气、海尔电器、茅台酒厂(集团)习酒公司、航天天马机电科技等5家企业成为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企业。巴斯巴、大地和、鑫元正等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建成投产,签约入驻产业配套企业46户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从从无到有。   今年以来,遵义深入实施“千企引进”工程、开展“寻苗行动”和“百企引领”,加速引进和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引进浪潮集团、博彦科技、启迪数字天下、中科文峰等知名大数据企业24家,目前梳理收集融合标杆项目11个、融合示范项目个、融合企业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蒂花开,遵义工业开新枝发新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魅力无穷。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汇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遵义智造”脚步越来越稳,越来越快。   转出新动能——   “遵义味道”飘香世界   白酒,遵义工业的另一张“名片”。   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缕来自遵义的茅台酒香弥漫全场,惊艳亮相,一举荣获金奖,享誉世界。自此,遵义白酒工业拉开精彩序幕。

截至目前,遵义市白酒企业达家,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97家,今年1月—10月产量达19.61万千升,工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利润.14亿元。   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在数字变化间不断提振。   茅台集团一骑绝尘的同时,也引领遵义整个酱酒品类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正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遵义市西部的赤水河畔,不仅孕育出世界上最大的酱香白酒生产基地,形成以茅台、习酒、国台等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品牌以及以董酒为代表的董香型、以鸭溪窖酒为代表的浓香型等品牌。   可喜的是,这些“十里酒香”的车间外,串联着广袤的红高粱,和千家万户农民的希望。   白酒,当之无愧成为遵义轻工业最具特色的形象标签。   不过,遵义白酒产业的短版也显而易见。其中,由来已久的“环保”是一大“痛点”。   如何走出一条绿色理念、绿色标准、绿色技术发展之路,遵义下足了功夫。   这些年,赤水河畔的白酒工业园区,刮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改扩厂房,建生产线,提升科技,无不以环保当先。昔日“茅台酒香、茅台镇脏”的现象渐行渐远,伴随酒旅一体化的新景,成百上千的花园式企业走在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生产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路上“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冲出“洼地”冲向市场高地,从“一酒独大”赶向“多业支撑”,赢得满堂喝彩。   在仁怀市国台酒业机械化生产车间,启动遥控按钮,藏酒就自动缓缓从酒库驶出。   “这一坛酒的储藏年份、岀厂时间、湿度、温度等数据会在系统上同步显示,一目了然。”说起科技升级带来的新变化,国台酒业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如今,这家企业在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把外围的重体力劳动用设备进行替代,对传统酿酒系统进行创新。这一“改”一“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酒的批次质量更加稳定,市场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眼下,在贵州习水经开区工地上,贵州茅台酒团投资上百亿元的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正如火如荼纵深推进。而与此同时,作为习水县建设“双5万千升”酱酒基地的小糊涂仙、安酒、十二响礼炮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也在推动高质量的浪潮中倒逼自己加快步伐提升改造。   内生动力,外部加速力,双轮驱动,遵义市白酒工业的春天已然来临。今年年初,遵义市政府工作报告规划的新蓝图,再一次吹响打造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中国酱香白酒产区”地理标志和“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的号角,态势喜人,形势逼人。   “遵义酒香”,香飘世界,历久弥坚。

贵山红食品有限公司泡椒生产线。郑斌摄

升出新希望——   “遵义绿色”飞舞浪花   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单凭工业的一己之力来主控市场绝非易事。一产、二产、三产的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深度融合,才是加快形成大规模、大集聚产业集约发展的“王道”。   遵义满地皆绿,尤以茶叶、辣椒、竹子为主导的三支点构筑的绿色“金三角”为亮,从农业里“长”出生态的产品,无一不是通过特色加工而实现的。

湄潭县洗马镇创业园茂芸茶业公司茶叶加工忙仇正腾摄

在东部北部的湄潭、凤冈、余庆、正安等地,茶叶早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叶”,全市万亩茶园之所以成为数十万从业者的“捞金场”,更离不开转型升级的大批龙头企业的引领导和带动。   今年1至10月,遵义茶叶产量13.2万吨、产值亿元。数字背后的满满收获,是现代化加工厂唱响全面小康的“春天故事”。   茶香,竹亦香。   打量西部的赤水市,20万竹农一头扎进连绵的竹海,向山那边山这边的“绿色银行”不断“取现”。一场资源变资金、林区变车间、竹农变工人的“三变”改革,经过推进精深加工,竹产业形成了鲜笋、竹建材、全竹造纸、竹工艺品、竹生活用品、竹笋加工、竹家具、竹海旅游全产业链,一二三产的碰撞泉涌让赤水在全省率先脱贫。

桐梓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方竹笋产品。张体旁摄

毗邻重庆的贵州北大门桐梓,转“煤炭工业”为绿色产业,着力打造万亩方竹笋,做全国第一大方竹县。这个县以“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方式,下好全县食品园区产供销一条龙“全盘棋”,誓言“把桐梓方竹笋煮到重庆火锅里去,要让重庆所有火锅店都有桐梓方竹笋”,立志探索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引领县域经济的新路。   沁人心脾的遵义绿色中,有一股“辣味”冲破层层屏障,直击鼻腔。

重庆客商正在桐梓康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装载方竹笋产品。张体旁摄

辣椒自年前进入遵义,在黔北这片独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年复一年,春秋轮回,便长成独一无二的“别样红”。   年,万亩辣椒为黔北大地铺上“红毯”,万吨鲜椒产量,76.5亿元预计产值,亿元综合产值让遵义辣椒从业者赚得盆满钵满。   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一如既往地热闹红火,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以及印度、东南亚地区的辣椒,在这里集散,发往全球,年交易额达数十亿元。   而在辣椒城及其周边,融合了电商、大数据、指数发布等新信息、新流通要素的一大批辣椒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不断转动,系统推进辣椒初级、次级粗加工和高端产品精深加工,遵义辣椒不仅进入了千家万户的厨房,还成为东方航空的配餐,飞向蓝天。   昔日的“虾子辣椒市场”,向着世界辣椒贸易加工基地的新向标唱着“诗和远方”,引来成百上千的加工企业和活跃于全国市场的经纪人,一枚小小的辣椒,正在形成全产业链且产生“裂变”。   竹海悠悠,茶海绵绵,火红的辣椒“一飞冲天”,绿色加工增添了遵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抹亮色,遵义交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份答卷。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向永东王其伦

黄霞钱诚

编辑王琳

编审胡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2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