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个小院一栋楼,青瓦丹柱,灰砖白墙,楼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段惊涛骇浪般的历史——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在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匾额下,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近几年平均每年万人次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探寻革命前辈的足迹。
历史在此转折新的征程开启
沿着二层小楼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穿过回廊便是当年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场。
27平方米的长方形会议室,当年挂在东墙上的挂钟和褐色的长方桌仍在,炭火盆放在桌下,桌子四周围着20张木架藤条折叠靠背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当年那场激烈的辩论中。
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后,速战速决攻下有重兵防守的黔北重镇遵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初征严重受挫,湘江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后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
红军何去何从,未来行军方向,牵动着每一位红军将士的心,直接关系着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
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主张,红军在湖南通道转兵西进,暂时避免了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性命运。
在贵州黎平,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作出转变战略方向的重大决策,红军继续挥戈西指,再一次赢得主动。
针对一些人依然坚持进军湘西的错误观点,“跨年”的猴场会议重申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红军胜利抢渡乌江天险,进入黔北重镇遵义。
截至此时,自年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
长征行军途中,毛泽东同志从革命大局出发,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关键时刻,周恩来、朱德同志等也纷纷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到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同时,红军攻占遵义后,甩开了敌军几十万追兵,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这为中央召开会议,总结历史经验、纠正错误领导,提供了必要条件。
时不我待,千钧一发。
遵义会议,就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召开的。
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据《红军长征史》记载:遵义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遵义会议陈列馆里的油印文献中,有一份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内容包括总结失败教训,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建立的军事指挥“三人团”、决定北渡长江创建新的根据地等决议。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此后苟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讨论的方式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也即新“三人团”),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苟坝会议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遵义会议亲历者、革命元勋刘伯承在《回顾长征》里写道:遵义会议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
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时指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渐确立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同样一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处处被动挨打,遭受重大损失;但在遵义会议后犹如新生,变得生龙活虎,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发生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决断和行动,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了一条革命新路。
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自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握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这标志着党在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后,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
正如遵义会议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所指出的,党“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地领导革命战争到彻底的胜利”;“号召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在遵义会议召开以前,我们党一直没有一个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同志说过:“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遵义会议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开始,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自那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卓有成效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年,周恩来同志在一次报告中谈到遵义会议时说:“由于毛主席拨转了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这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取得了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一传达,就得到全党全军的欢呼”。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指出:“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这一重大转变来之不易,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结果。
正如陈云同志在遵义会议传达提纲中所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的。”遵义会议及其前后的一系列会议,围绕实现以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领导这条主线,各自担负了不同任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链条。
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由遵义会议纪念馆编著的《走进遵义会议会址》一书,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寻找和认定遵义会议会址的历程。
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遵义地委、遵义地区专员公署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委员会筹委会,决定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于是组织人员着手寻找和确认会址。
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经筹委会反复调查论证后,初步认定其为“遵义会议地址”。
年1月,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机构致函中共遵义市委称:在某个文件上查出,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在遵义旧城军阀柏辉章的公馆内召开的。
年8月,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电告贵州省委:遵义会议是在黔军阀柏辉章的房子里召开的。同时指明天主教堂曾为红军总政治部驻地。至此,遵义会议会址终于确定。
年10月,遵义会议会址经初步维修筹展,开始对内部开放;年7月1日,正式定名“遵义会议会址”对外开放。遵义会议会址也是中国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年11月,毛泽东为会址题写“遵义会议会址”。在中国诸多革命历史旧址中,遵义会议会址是唯一由毛泽东题名的。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一个戴着红领巾、身穿红白色讲解服的小女孩,正为游客介绍遵义会议的历史故事。她是遵义长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杨成野,也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杨成野说:“我为遵义的历史感到骄傲,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了解遵义会议。”
“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在遵义有数百名,除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培养“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外,遵义市还在校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
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后代,51岁的孔霞已义务宣讲7年。“我希望把长征的故事让更多的孩子们、年轻人了解,让他们润物细无声地接受这段历史文化的滋养。”孔霞说,她业余时间都用来传播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的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人、贵州人文化自信的来源。”王志力说,“我们要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
“每次来红军山烈士陵园做讲解,我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灵魂深受洗礼。”义务讲解员黄先荣说。
凤凰山麓、湘江河畔,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与红军山烈士陵园隔江相对。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时的重要讲话,至今让老区人民印象深刻。
“虽然距离遵义会议召开已经80多年了,但遵义会议精神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勇敢向前。”72岁的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村民宋光平说。淋滩村坐落在“四渡赤水”一个渡口旁。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历史回响犹在耳畔,脱贫攻坚战“号角连天”……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让曾经“与世隔绝”的黔北山坳打开了山门。
宋光平的父亲宋加通,长征中因负伤留在了淋滩村。年,宋加通回到阔别已久的江西老家,特意精挑细选了几株蜜柚苗带回淋滩,带着农民一起试种。如今,幼苗在河谷边茁壮地成长,结的蜜柚甘甜可口,“红军柚”成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小时候,我们住在土坯房里,公路不通,经常吃国家救济粮。这几年,公路修通了,我们种的‘红军柚’、甘蔗等非常好卖,家家过上了好日子。”宋光平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会议精神成为激励贵州人民开拓奋进、赶超进位的巨大动力。曾经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份,已成为连接西南和华南、中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省份的贵州,创造出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贵州奇迹”;曾经的“三无”省份,实现了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中国第一,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年3月,遵义在贵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8万人,先后实现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出列,告别千年绝对贫困,在脱贫攻坚中书写了新的转折。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始终是遵义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下一步,遵义还要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夺取新的胜利,以实际行动,告慰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烈们。
(来源:央视新闻、求是网、中国新闻网;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