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转折之路贵州遵

  贵州省遵义市,一座红色之城、转折之城。

  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来到此地。在革命的危急关头,这里召开的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此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时光荏苒,86年之后,当记者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探寻人们的奋斗足迹时,赫然发现,当地政府在党建引领下,带领老区人民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促乡村振兴的“转折”之路。

党委引领——

把好“沪遵劳务直通车”的“方向盘”

  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的精神特质。

  遵义市人社部门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针对当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和上海建立了“沪遵劳务直通车”进行劳务输出,提高了务工者收入。

  “我家有七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全靠我和妻子挣钱养家。现在我们两口子能去上海务工,两个人月收入一万多块钱,多亏了‘劳务直通车’。”说起现在的境遇改变,曾经对生活前景看不到希望的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街道贫困人员季金广感慨良多。

  “沪遵劳务直通车”是遵义和上海之间劳务输出输入的直接通道,是年7月在沪遵两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两地人社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协作的结果。

  “沪遵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协作工作,在上海、遵义设立18个‘沪遵劳务直通车’工作站,重点做好企业用工收集、岗位定向匹配、劳务输出组织、就业维权援助及劳务市场调研等工作,开启就业扶贫新通道。”遵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介绍了劳务直通车的由来和功能定位。

  遵义市桐梓县人张基满,年通过“沪遵劳务直通车”订单式培训进入沪东中华造船厂从事钳工工作,现月收入七八千元。船厂还给他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更让他欣慰的是,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他还有机会作为公司技术储备人才参加公司高级技师、工匠等技能人才选拔。

  以订单培训为核心开展精准输出,这是直通车一直“直通”无阻的基础,也是无数个“张基满”能在他乡留得下、稳得住的原因。

  自年起,沪遵两地人社部门利用上海资金、上海师资、上海标准举办师资培训班,建立培训中心,委托第三方机构分批次开展订单式培训。他们按照上海标准在遵义培训电焊工、起重工、装配工、行车工等工种,培训合格后输送到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中冶宝钢等企业就业,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据统计,目前通过“沪东中华造船厂订单式培训专班”输送到船厂就业的有余人。

  两地党委政府协调沟通,两地人社局党委(组)领导靠前指挥,“沪遵劳务直通车”始终行稳致远。

党支部靠前——

当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员”

  来自偏僻乡村的劳动者外出务工,漂泊感强烈,家里老人孩子更是心头的惦记。如何消除外出务工人员的这个“心病”,让他们走出家门后心里也踏实?遵义市坚持党支部靠前,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员”,用真心换真情,关心关怀务工人员的每个诉求,用春风化雨般的服务践行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

  在遵义市汇川区学堂堡社区,有一个很特别的学校——“四点半学校”,每天放学后,这个由60多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室改造成的“学堂”很是热闹。

  “学校是社区党支部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立的,为的是把孩子们从四点半放学到六点左右这段家长或者监护人不在的时间给掌控好,解决父母担心的孩子安全问题。”社区负责人胡小梅介绍。

  让社区萌生办“四点半学校”的想法来源于汇川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熊锡康率队去浙江永康开展劳务就业扶贫协作对接时的一次座谈:4名汇川籍务工人员反映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看,心里放心不下。熊锡康很快将情况反馈给高坪街道学堂堡社区党支部,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四点半学校”。

  除了解决后顾之忧,遵义市各区县纷纷在县一级成立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党工委,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深圳、厦门、东莞等地成立党组织和外出就业服务工作站,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务工有组织、有依靠、有温暖。

  东莞某外贸公司今年年初倒闭,32名习水籍务工人员没拿到工资。习水县外出务工人员东莞服务站及时协调对接该外贸公司,让务工者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之后,将失业的32人安置在恒兴电子厂,实现了再就业。

  “我正在深圳龙华区处理一个农民工与劳务公司的纠纷,晚一点到办公室。”5月5日,当记者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联系习水县外出务工人员东莞服务站站长、党支部书记黄久伟时,他这样回复……

  据习水县就业局局长周洋介绍,习水县成立了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党工委,由县委副书记任党工委书记。在昆明、深圳、温州等10个地市分别成立党组织和工作站,在党(总)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10个工作站均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站长和党组织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服务,也成了前方党组织和后方党工委紧密协作共同服务务工者的一场“战役”,尤其是去年年初疫情防控刚刚平稳、复工复产进入高潮的时候,遵义市人社系统前后方紧密配合,打了一场漂亮的返岗复工战役。

  装满毛毯、口罩、方便面等防疫和生活物资的大礼包,免费的车票、机票,人社局党员干部的全程护送……遵义市播州区今年的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让很多外出务工者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乘坐区人社局统一组织的大巴车从遵义直接到厂区,一路不停车,保证了安全,也让家人放了心,我从心里为他们点赞!”在昆明上班的遵义籍务工人员李芬对记者说。

党政干部“组团”——

打好“输出促输入”返乡创业牌

  记者发现,当地很多创业园的创办者是曾经的外出务工人员。雁归兴遵,这既是由于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的吸引力,也是遵义各级党政干部组团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成果。

  正安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常年约有20万名农民工在外务工,其中有5万人从事吉他制造。为了引导这支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大军回乡,正安县多次组织党政干部组成工作队远赴广东、江苏,打“乡情牌”,“踏破”老乡们的门槛,引导和鼓励大家回乡创业,参与并融入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年7月,正安县人民政府到广州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考察,鼓励正安籍的公司创始人郑传玖回乡创业。8月份,郑传玖和他的公司到正安组建了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引来一个企业,聚集一个产业。

  如今,政府出资打造的“正安·国际吉他园”,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达89家,自主开发并注册26个吉他自主品牌,辐射带动1.4万余人实现就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以党建促劳务输出工作,正在为遵义市的乡村振兴继续贡献力量。

本期编辑:王瑶

我知道你在看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1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