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以来,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红稗收购车队忙个不停,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村民售粮的热闹场景随处可见。今年,习水县通过“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在回龙、大坡等9个乡镇种植红稗1万亩,目前,已全部进入采收阶段,产量达余万斤,直接带动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这个红稗今年我就种到6亩多地,有多斤,收入1多元,都是上门现金收购。”回龙镇和平村村民吴登雄说到。据村民们介绍到,红稗虽然不能作为村民的主食,但是偶尔选择在食材搭配上的使用,味道和口感还是很不错。据了解,习水红稗颗粒细小、饱满,大小均匀,颜色呈棕红色至深红色,去壳后的红稗粉呈灰白色,具有红稗特有的香气及滋味。可做米饭或者杂粮粥,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红稗在习水民间有着多年的种植历时,适应生长在西南地区海拔米——米的地方,但因产量低的原因,种植量较少,属于“濒危农作物”。“生长似荒草,收获却是宝。”这句话,用在红稗上,再贴切不过了。多年来,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开发出了红稗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没有想到我们的红稗能走出大山,销往北京。”这是很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都很有信心。”我们种植红稗由大公司来研发,有村支两委政策的支持,大家干起来都显得信心十足。对于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只有群众和干部的心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一样紧,才能有望。今年习水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模式,与项目实施乡镇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红稗种植收购协议,并与种植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公司以每公斤12元的保护价收购。带动农户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红稗,将这昔日不起眼的“杂草”发展成了“致富草”。“我们是以保底价12元钱一公斤跟老百姓收购,公司技术顾问无偿为老百姓提供种子、农家肥、技术支撑;针对收购这个环节,今年我们新添置了两台车,上门收购。同时,配备12个人员,为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不足的百姓主动搬运,以现金的方式把钱付给他。”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明友亲切说。据了解,今年,习水全县红稗示范种植面积达亩,辐射带动村民种植亩,涉及回龙、三岔河、大坡等9个乡镇的余户农户,现已全面进入收购阶段,预计总产量达余万斤,产值达多万元。“我们公司预备明年至少种植红稗在2万亩以上,预计带动 户贫困户脱贫,至少户均增收在元左右。”贵州老锄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明友表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颖通讯员 吴忠强编辑徐春燕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