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坚持“四个不摘”总要求,扎实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立足产业兴旺——全面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赤水市复兴镇凯旋村新貌。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重点培育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酒用高粱、生态畜禽渔、竹子、花椒等八大主导产业。全市茶园面积万亩、竹林万亩,发展辣椒万亩、酒用高粱万亩、中药材万亩。茶叶产量稳居全国产茶市第一位,辣椒面积稳居全国主产区第一位,酒用高粱、中药材、竹子面积稳居全省第一位。
双线结合促进增收。深入实施农村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确保脱贫户有一个稳定增收的长线产业和两个短期见效的短线产业,实现扶贫产业对有劳动力建档立卡人口的全覆盖,助推产业带动65万脱贫群众稳定脱贫。全市建档立卡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每年20%以上增速,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在年基础上翻了两番。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坝区“坝长制”全覆盖工程,实行一个坝区一名县级领导任“坝长”的工作机制,个坝区有了“监护人”,助推坝区亩产值逐步提高到1万元、2万元、3万元。加快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57%,位列全省第一位。
立足生态宜居——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桐梓县九坝镇新貌。李正国摄
率先推进村庄规范编制。湄潭县探索形成“一图一表一说明”(编制乡村居民点建设规划图、改善人居环境配建项目表、建设要点说明书)工作机制,完成覆盖30户以上居民点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形成精品型、提升型、普及型村庄个,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七改一增两处理”,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率达98%。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个行政村,覆盖率96.8%,在全省排名第一位。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0%,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绿色发展,全市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呈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4.38%,秸秆综合利用率85.6%,农膜回收率85.78%。
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率先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5万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里程1.5万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30户以上居民点饮水安全和组组通硬化路全覆盖,实现村村有动力供电、村村通光纤网络、组组通4G网络。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覆盖30户以上村民组和97%以上农村人口。
立足乡风文明——不断繁荣兴盛农村文化
凤冈县新建镇长碛村新貌。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70%以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建成习水县“乡村文化大院”、湄潭县“寨管家”等一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加大农村文艺人才培训,培育专职文化工作者,组建文艺志愿工作站,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坚持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农村逐步建立民俗活动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村民自管委等自治组织,探索形成桐梓县“社规民约”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组织开展“最美村规民约”“最美家训家规”征集评比活动,严厉打击婚闹,杜绝乱办酒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地融入其中,大力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杜富国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涌现一批中国好人、贵州好人。近年来,全市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9个、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3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人。
立足治理有效——加快夯实农村基层治理
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新貌。
创新实施“双培养”工程。全面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村级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吸纳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全市培养村级组织领军人才人,在中职学校遴选乡村振兴后备力量人,引导4人到村级合作社发展或进入村干部队伍。
创新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制度,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工作方案》,形成乡村振兴指导员“选、用、管、考”工作机制。在全市选派30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到30个村工作,市财政给每个乡村振兴指导员提供10万元生活补助经费、20万元驻村专项工作经费,推动管理、技术、财力等向基层一线下沉。
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整合组织、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资源,推行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个,培育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42亿元。
立足生活富裕——大力提升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桐梓县官仓镇新农村。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实现脱贫人口教育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全面升级乡村卫生设施和医生配备,建档立卡家庭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94%。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37万户,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户。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9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
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全面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医疗待遇保障、老幼关爱服务、失能人员保障帮扶机制,持续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全市保障包含防贫监测对象在内的农村低保对象共27.52万人,持证残疾人25.35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深化易地搬迁“五个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后续扶持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衔接。设置管理单元个,衔接医保人、养老保人、低保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完成移民就业创业户人,实现户均就业2.12人。(遵义市乡村振兴局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