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老社区“靓”起来了;改善房屋功能,旧房子“新”起来;改造基础设施,出行更便捷了;改优居住环境,温水人民笑语欢声……
今年65岁,从小在温水镇长大的居民张明贵,已在温水镇上工作生活了42年,对习水这个边陲“副中心小城镇”建设感触颇深。
见到张明贵时,他正在“春风小院”同老伙伴们笑谈甚欢,退休已经5年的他,仍旧发挥余热,积极为温水发展献言建策。
今年五月,温水镇开始试点建设“党建+春风小院”,并配套建成“十室一校一站一食堂”,老年活动室、康复理疗医务室、党员活动室、说事议事室、荣誉室、舞蹈室、休息室等一应俱全;还配备老年学校、志愿小站和爱老幸福食堂。
目前,“春风小院”已吸纳周边居民人。
张贵明说,文明城镇已经融入生活的点滴,“以文养德”让小城镇生活更美好。“春风小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想方设法为小院的会员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关心关爱小院的会员。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暖心。”
一系列“出人意料”,看似偶然,实则环环相扣,蕴含着小城镇深层发展逻辑——人们称赞他们为党员干部
温水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穆丹说,镇里的党员干部定期都组织来“春风小院”同老人们交流学习,特别是小院里的老党员,除了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更设身处地解决老人们的困难。
张贵明笑着说,“春风小院”内涵之丰富,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这里的老伙伴们平日里的笑得特别开心,这种开心是由内而发的,是踏实的。
张贵明说,现在党的政策好,老人们对党的关怀赞不绝口。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在城乡建设提速的当下,一些小城镇面临着综合治理统筹不足、公共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特色缺失等突出短板。
张贵明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习水县城所在地,所以温水的发展整体相对算好,但同样也面临着其他城镇发展同样的难题。
在张贵明19岁从军时,去当时的遵义县城乘坐火车到昆明,他说,需要远绕桐梓县南下遵义,怎么也要1天时间。现在从蓉遵高速、习正高速不到3个小时就到了。
如今,国道在温水穿境而过,幸福大道全线贯通,“江习古”“习正”两条高速连接交汇、出口互通,是黔北通向渝川的枢纽和咽喉。
在从军3年期间,张贵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及入党的初心,张贵明直言,就是想通过党对自己的教育,为人民服务。
后来,张贵明从部队转业安置到温水镇人民政府成为一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乡镇干部。“温水的变化太大了,从一把‘手枪’型城镇,成长为习水包材大镇,着实没有想到。”
据了解,温水工业发展抢抓习水创建“全国酱酒配套基地”的发展机遇,原温水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为贵州习水白酒配套产业园。引进美盈森科技有限公司、中彩中飞包装有限公司、宏旭等17家企业,总投资15.1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
穆丹说,如今的温水,以园区为主的工业发展不断壮大、以坝区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正逐步形成以工业农业产业发展为主,集商贸流通、生态旅游、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康体养生、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小镇。
温水镇位于习水县东北部,襟连重庆綦江区石壕镇,属黔北连接渝南的中心集镇,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总人口5.5万人。
如今的温水走出了“绿色+工业”赋能的高质量发展副中心城市。穆丹说,温水既要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农业大花园”,更要抢抓机遇打造习水的“工业后花园”,做好“农业+工业+旅游”深入融合。
张贵明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的42年没有烟囱林立、污水横流,有的是美丽的田间地头。
在典足坝区,村民黄元会正在马铃薯基地干得热火朝天,她今年流转了4亩多土地发展马铃薯种植,提高了家庭收入,而她所在的马铃薯基地周边已经形成了超过亩的连片坝区农业。
她说呀!这完全就是老天爷赏赐的“聚宝盆”。
习水春荣食品加工负责人曾庆红从年开始,便对典足坝区马铃薯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基因改良、收购销售,年产值超百万元。
对此,温水镇主动靠前服务,成立工作专班,邀请农技专家、学者开展送农技下乡服务,“手把手、面对面传经送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动工业成果转换,温水镇锚定新航向,把工业创新最为小城镇建设最大增量。
贵州中飞中彩包材公司是年集中入驻园区的包材企业之一,也是园区内规模较大的白酒包装盒生产企业。该公司主要负责习酒、国台、茅台等贵州酒盒的生产。目前,该公司已投用生产线16条,年生产三千万只酒盒,创造价值超3亿元。
贵州中飞中彩包材公司总经理李允超说,当前,公司主要是为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习酒公司、国台三家酒企提供服务,以后将拓展客户群,加强与其他黔酒公司对接联系,真正实现做到落户贵州服务黔酒。
城镇化发展伴随着园区而来。
走进娄底村,眼见的是干净宽阔的柏油马路,青山掩映的黔北民居开起了夜宵、夜市。
回想起曾经犯难的居住条件,张贵明直言,可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酒包材企业来到温水不仅让温水以及周边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更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很难想象在乡镇上还能看到老百姓兴办夜宵、夜市。
清晨,记者一行在千鸟过境的温水镇离开。无人机飞过,手机画面里一派“家在园中、村在林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颖杨柳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