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已经讲了茅台董事长不好当,不是因为茅台做错了什么,而是茅台做对了很多事,造成茅台供不应求。茅台的通路利润高,就算5万吨销量,个经销商一个大概25吨配额,每个经销商年毛利在万上下。
假设20个大区,一个大区就要管理个身价千万甚至亿万的经销商,是哪个来管,难度都是非常大的。上篇文章也没写什么,很多平台发不出来,看来以后写东西还是要非常注意。
其实价值投资理论包括李录就总结4条,一张A4纸就能写完,再多就是正确的废话(一个网友评论的)。的确,除了价值投资理论外,就是心态了,我平时股票没有操作,低了就买,基本不卖,过程非常枯燥。
过程枯燥,就要自己找乐子,巴菲特老爷子其实操作也不多,就一只可口可乐几十年不操作,那能干什么,就只有看财报。财报看到有问题,有意见,就去找CEO喝咖啡。价值投资我就一句话: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长期持有。
长期持有无聊了,就只有看财报,看企业的经营案例。价值理论知道的很多,有部分人能发现好的企业,但能长期持有的太少,主要是对企业还不完全了解,稍微遇到点问题就卖了。我们通过财报、通过研究企业案例其实就是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持有的乐趣,光看代码和股价的跳动也很无聊的。
上期讲了茅台的事件营销,在茅台的红色基因,各国领导人饮用茅台,战狼2等案例上的确做得比其他酒企好很多,也把国酒地位直入人心。但光靠一个国酒概念还不够,还要炒作稀缺性。
茅台每五百克售价元,主要成分是水,毛利高达91%。如果你有这样全世界仅有的“黄金泉”,每年产量只有5万吨,在中国供不应求,而且几乎没有保质期。即便你能扩产到10万20万吨,你也不会轻易去扩产。
而且你会承认其他地方也可以产出和你一样的“软黄金”吗?天下酱香在贵州,贵州酱香在茅台。说到稀缺性,主流的观点主要在水、工艺、原料、土壤、甚至还有环境茅台镇独特千秋万代延续的微生物群等等。
说到水,是因为赤水河吗?距离茅台镇几十公里外的四川古蔺县的郎酒也是用的赤水河的水。但他们酿造的青花郎、红花郎酱香酒和茅台在口感和味道也是有差异的。水是酒之血,虽然赤水河的水很重要,但也不是决定酱香酒正宗与否的核心要素。
那就说到原料,红高粱。赤水河下游距离茅台镇四十公里的习水县就是习酒酒厂的位置,用的赤水河的水,也和飞天茅台用的一样的红缨子高粱,但生产出来的酱香酒和飞天茅台也不是一个味。粮为酒之肉,尽管红高粱也很重要,看来也不是决定酱香酒正宗与否的核心要素。
那么下来就是工艺了。说到工艺,不得不说茅台的异地试验。年3月,毛主席与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同志谈话时,首次提出了茅台酒要“搞到一万吨”的宏伟设想。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周总理提出了茅台酒异地生产试验的设想。最终确定在茅台地区尽可能扩大生产同时进行异地试验。
方副总理亲自组织国家科委、轻工部、茅台酒厂技术专家组成“茅台酒异地试制”攻关小组。关于地址在考察了全国五十多个地方,最后选定在遵义市郊十字铺。地形、气温、湿度和茅台酒厂比较接近。
技术人员从茅台酒厂调来了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副总工程师杨仁勉、实验室副主任林宝财,以及茅台酒师郑英才的关门弟子张支云为代表的28名优秀人才。这批建设者带来了大量的设备和原料,甚至带来了一箱子茅台原厂的灰尘,里面含有丰富的微生物,也是制造茅台酒必须的。
历经十一年,9个周期、63轮次、多次分析试验,年10月20日,时任茅台酒厂总工程师季克亮在内的25位专家对试验制酒酱香评定。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前来验收,说了一句很有中国智慧的话:茅台异地实验并没有失败。意思就是,没有成功的另外一种表达而已。
关于实验结果应该没什么争议,季克良在后期的采访明确表示:离开茅台镇,生产不出茅台酒。所以工艺也不是最核心要素,那是不是紫红泥呢?当时实验就是用的茅台镇的岩石、紫红泥还包括一箱子灰尘。
那只剩下微生物了,云贵高原海拔米,茅台镇海拔只有四五百米。两座耸立的大山,夹着赤水河,水随山走,几个湾后,形成了一条7.5公里长的封闭河谷。茅台镇地处北纬27度,在这个封闭峡谷里,一年四季基本见不到刮风,夏季最热40度,冬天最冷0度以上。
无风、天热、少雨、潮湿不适合人类生存,特别适合微生物繁衍。茅台镇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朝,千秋百代积累的微生物在这个不刮风的河谷内繁衍生息,形成了全世界最独特的酿酒环境。
茅台的酱酒工艺,有个非常独特的开放式堆积发酵程序。粮食拌曲以后,堆在窖坑外面,露天敞开发酵几天,充分吸收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当堆积温度达到50度,再下窖坑去发酵。外地游客一到茅台镇河谷,就会闻到空气中一种特殊的、浓的化不开的酱香酒味,这就是茅台镇特殊的微生物在刺激你的嗅觉。
茅台镇的这种微生物,你看不见、摸不着、更带不走。它才是决定酱香酒是否正宗的核心原因。所以才有离开茅台镇造不出茅台酒,不是水、土、工艺、泥土,而是这看不见的微生物。
至少官方是这么解释的,季克良也多种场合表态只有茅台镇才能生产出茅台酒。茅台酒厂是你的,你也会这么解释,这就是稀缺性,地理的稀缺性。比如峨眉山的竹叶青、蒙顶山的蒙顶甘露、福鼎的白茶、安溪的铁观音,只有当地才能生产出最正宗的味道。
食品的味道的确是一种特殊的记忆,哪怕是白水,农夫山泉和怡宝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怡宝有点甜,农夫的更像山泉水,喝惯怡宝的就不喜欢农夫。
再说红牛这种功能饮料,没有任何生产门槛,前段时间闹品牌纠纷。现在国内卖有两种品牌方天丝的红牛,安耐吉和泰国进口红牛,要说正宗,品牌方的肯定正宗。但实际是华彬红牛卖了20多年,很多人觉得天丝的不好喝,这个就是口味习惯。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包装不同,可能对消费者影响也不一样。品牌是口味、工艺、包装、品牌影响的综合表现。综上所述,茅台除了茅台镇是无法复制的,也就是5万最多5.6万吨就是茅台最近几年的产量天花板。为什么供不应求,稀缺,以后随着消费力的上升,茅台的需求还会增加。
稀缺性也是茅台供不应求的核心因素之一,那最后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茅台的金融属性。酒也好、茶也好这些其实都是快消品,买了就喝了,酒厂或者茶厂再生产就是。但是精明的商人通过宣传能把快消品变成有金融属性的产品。
比如说茶叶,赚钱的茶商都是做白茶和普洱茶的,绿茶的相对不这么赚钱。绿茶是喝春茶,春茶最贵,其他茶叶一般都在当年或者次年卖完。做绿茶的老板肯定不会去囤茶,明年就不好卖了,口感和春茶差异很大。
但卖白茶的普洱的讲究茶越陈越香,十年的白茶,几十年的普洱都会卖出天价。普洱囤在仓库里,每年的茶价格都是持续上涨的。茶叶很容易种植,也不存在什么稀缺性,但就炒山头,不同的山头价格不一样。虽然我们现在的库存茶足够中国人喝几年的,但也不影响这种操作方式,一饼好的普洱也会卖到几千几万,时间越久越贵。
这就是把消费品炒成金融产品的典型案例,白酒也是一样。有个做快消品的经销商改做酒后,就说了一句话,自己以前几十年做快消品都是傻子。很多经销商做酒一是不怕过期,甚至越放越值钱,另外毛利高。
前面有篇文章也分析过白酒的保质期,白酒风味最好其实浓香酒在10年左右,酱香酒20年左右风味最佳。聂卫平一瓶50年的茅台几倍挥发一半了,后面季老拿了瓶茅台勾兑,才恢复味道。
既然没有保质期,白酒企业在不同年份酒,价格也不一样。也导致了市场不同年份的酒价格不一样,越老的酒价格越高。我们看10月16日最新的茅台行情,今年的飞天散瓶价格元,19年的元,18年的元,15年的已经元。三十年年份酒1元,十五年的年份酒元。
而且白酒有个特性,价格越涨、经销商越囤货。价格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经销商甩货也快,年批发价甚至跌破了厂价。
网上有篇文章,星力百货“16万瓶茅台酒抵押融资2.3亿”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