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范忠,是习水县大坡镇建筑村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建筑,时值冬季。 站在村委会门前的坝子里,绵延的青山映入眼帘,面对这个陌生而寒冷的村落,又想起温暖的家,心底的惆怅油然而生,感觉好冷……
范忠召开群众大会
平均每天步行8千米,我花了1个月时间熟悉了村情民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之义,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建筑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农民历年都靠传统农业为生,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今年,上级党委政府实地考察了建筑村的村情后,第一个大手笔就是把建筑村列为花椒种植专业村,要努力实现满坡栽满花椒树!但随着工作的开展,群众的“念旧”情绪、技术水平、劳动力不足、销路担忧等等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范忠走访贫困户
对此,我们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同志再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向群众讲明农业产业要规模更要效益的发展思路,讲明政府做服务、企业做市场的组织内涵。同时,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联系市场主体承包花椒的种植和管护,明确日常用工优先考虑本村村民等。 在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花椒产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全村栽种花椒亩,现如今长势喜人。建筑村群众就近务工,全村花椒产业务工收入达20万元以上,群众也在实践中学到了花椒种植和管护技能。
建筑村村民民房改造的乡村民宿
建筑村产业发展的又一个大手笔就是发展民居民宿。这里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高,可以说是一个康养避暑胜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我村发展民居民宿提供了交通保障,于是我村利用紧邻重庆的地理优势,大力推进避暑民宿产业。 刚开始动员时群众们没这个意愿,经过驻村工作组和村支两委商量,我们组织群众到毗邻的飞鸽村进行了一次现场参观,并邀请当地发展民宿的村民现场介绍他们的民宿经营情况。其中一名村民介绍,他家总共设立了15个床位,每个床位每天90元,重庆来避暑的游客每年来住3至4个月,他家每年的毛收入在12.5万元左右,纯收入在6.6万元左右,并且这几个月忙完了民宿的事他还可以做其他事情。
建筑村满山尽带“绿衣甲”
参观回来,群众们铆足了劲,热火朝天地发展起了乡村民宿。现我村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民居民宿11家共计个床位,预计每年可产生毛收入万元,纯收入58万元。 回望驻村以来走过的路,再见建筑,是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民风淳的建筑村人民的景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颖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