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丨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白癜风治疗微信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发展新动能崭露头角,曾经的“五彩河”变成如今的“幸福河”……蜿蜒的长江像一条玉带,串联起11个省市,成为一条东中西互动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近年来,长江上中下游省市协力同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滇池边的湿地公园生机盎然,飞鸟翻飞起舞。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多年重拳整治,滇池水域环境逐渐改善,水质提升至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万里长江第一港云南水富港柴峻峰摄

云南地处长江上游,沿着浩浩荡荡的金沙江顺流而下,绵延公里的江水跨越7个州(市),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云南先从制度上立好规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硬约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决把最需要管住的岸线、河段、区域管住,坚决制止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突出的产业输入。

以问题为导向,从“减法”开始标本兼治,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修复,全力守好生态底线。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4+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座小水电退出,6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得到清理整治;强力推进金沙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域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13个部门齐抓共管,退捕任务全面完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孕育了丰沃土壤,更成为经济腾飞的“绿动力”。当前,云南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5个万亿级、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达85%、绿色发电量占比达92%以上;水果、蔬菜、茶叶、花卉等成为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年全省接待游客超5.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

如今的云南,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岭儿女正奋力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新景。(云南日报记者段晓瑞)

今年5月,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省份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并于7月1日在三省同步实施。

9月23日,由民革中央和云贵川三省政协联合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支持的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在遵义市习水县召开,会上通过了《年中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遵义共识》。

这样的跨省协作,共护长江碧水东流,在西南三省间有着良好的传统。

贵州遵义市赤水河黄金水道丁福秋摄

年,云贵川三省建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了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作为连接云贵川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也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保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贵州高度重视赤水河的生态保护。从年起,贵州将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设定为赤水河禁渔期。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仁怀市五马河口至赤水市大同河口段被划为保护区5处核心区之一。年起,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这也是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为改变“上游保护河水反而受穷,中下游利用河水从而富裕”的现象,年,贵州开始探索实施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确立了“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污染者受罚”的原则。随着生态补偿等系列制度的落地,毕节打响了一场赤水河生态环境保卫战。30多个项目,包括纸厂、酒厂等被退回或暂缓审批,有些项目因选址不合理直接被否决。

贵州还将赤水河作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酿酒企业集中的仁怀市,大力推进流域酿造废水治理。茅台集团通过改造,每年减少用水万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近日,湖南组织对洞庭湖水域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及长江十年禁渔效果监测调查,单次调查鱼类种类数量大幅增加,共调查到鱼类63种,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这是长江“十年禁渔”取得的初步成效,也是湖南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果。

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段。李健摄

全省生态环境持续修复优化。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推进,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座废弃露天矿山全部完成修复任务,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完成岸线复绿2.4万亩、港口码头复绿47.7万平方米;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有序实施,修复湿地生态8.6万亩,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年,湖南60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3.3%,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干流全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到0.06毫克/升,较年下降46.4%;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7%。

为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一核心问题,湖南加速破旧立新,转换经济动能。划定畜禽禁养区、湖面禁止精养鱼、退出珍珠养殖、退出造纸产能……“腾笼换鸟”引来凤筑巢,“一湖四水”沿线,大批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产业项目加速登场。

“十三五”期间,湖南以能源消费年均2.3%的增长支撑了GDP年均7%的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彭雅惠)

湖北扼守长江中游,坐拥长江干线最长径流里程,境内千湖璀璨、湿地纵横,被称作“长江之腰”。护佑母亲河,湖北使命在肩——将绿色作为湖北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这是“龙腰”崛起的重要路径。

年,湖北成为党的十八大后首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立省”成为发展战略。同年,湖北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的4个试点省份之一。

长江与汉江在武汉交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为未来留足绿色空间。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杜绝不符合生态规定的发展项目。

以“双十”工程为主抓手,湖北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长江沿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全省沿江1公里范围内家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取缔长江和汉江干线各类码头个,排查整治家“三磷”企业,整改完成“千吨万人”水源地问题个,水清岸绿的长江生态逐步形成。聚焦长江湖北段个入河排污口,湖北正开展雷霆整治,管住“闸口”,让母亲河免受伤害。

武汉人见证了东湖的“蝶变”:借助水生植被和湖边塘水生态修复,公顷水域重现“水下森林”,有着“草湖”之称的东湖,又恢复水草丰茂的胜景。

今年以来,湖北再次打响保护长江“6+4”攻坚提升行动,围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矢志不渝绘就绿满长江、水润荆楚的锦绣画卷。监测数据显示,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从长江武汉段白浒山出境的长江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在Ⅱ类,这是长江武汉段20多年来最优的水质。

向着美丽湖北的目标,千湖之省始终奋进在“绿色赶考路”上。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湖北将全力答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生态环保答卷,推动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弦)

江苏,以江得名、因江而盛、依江发展。长江横贯江苏公里,岸线总长公里,串联起8个设区市,不仅提供了全省80%的生产生活用水,润泽沿岸多万居民,更在这里孕育了悠久璀璨的江南文脉。

沿江而下,水上船舶如织,岸边绿意盎然,一轴水清、岸绿、环境美的生态画卷在江苏渐次展开。而在5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带新华日报赵亚玲摄

燕子矶地区曾是南京城北的“化工之乡”,有化工生产、仓储物流、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家,但企业环保标准不高,这里一度成为南京的重污染源,北十里长沟西支成为百姓眼中的“五彩河”。

曾经的“五彩河”变成如今的“幸福河”,十里长沟成了居民散步纳凉的好去处。这背后是沿江8市砸笼换绿、“腾笼换鸟”的生动实践,是江苏着力破解“化工围江”问题的缩影。“十三五”时期,江苏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万吨、水泥产能万吨,化工生产企业压减到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家。

给无效供给、低端产能做“减法”,为高端产业、绿色产业做“加法”,江苏秉持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在大保护的同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化工园到智能装备产业园,历经4年多,张家港东沙化工园脱胎换骨,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一批智能装备产业、装备式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将落户园区,“腾笼换鸟”正变为现实。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江苏省发改委(长江办)主任李侃桢说。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江苏正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型产业“航空母舰”。江苏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和产业层次实现了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创新支点”正在江苏快速崛起。(新华日报记者沈佳暄)

今年3月,两只母麋鹿来到上海崇明岛北部的新村乡,与去年底先落户的一对麋鹿夫妇组成一个小种群,为将来的大规模野放打下基础。

半年后,年第14号台风“灿都”“送”来一群白顶玄燕鸥,它们将黄浦江作为避风港,使上海地区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增至种。

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其必然。上海近年来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让上海在“自然精灵”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更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助力、老百姓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上海崇明区横沙乡吴晓威摄

年,上海多项空气污染物指标创下史上新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2%,是有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全市74.1%的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人均拥有8.5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分别比年增加59.4%和11.8%。也正是在这一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从年的2.69万亿元增至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3万美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上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近年来,先后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条例,划定了“三线一单”,出台了锅炉、畜禽养殖、污水综合等地方排放标准……用最严尺度倒逼污染者关停并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截至目前,上海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从37%下降到了31%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则超过17%。

与此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协作重点,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共享,加强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推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取得实效,按期完成长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各项减排措施。在大气、产业转型等方面,长三角将强化区域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减排,全面推进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解放日报记者陈玺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5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