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年末,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距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仅有7%~17%的差距。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都住在棚户区或高危平房,主要就集中在县城。自年起,“棚改”启动,“脏乱差”的危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栋栋高楼。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村镇向城市看齐,县城中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
但随着“棚改”的停止,县城居民基本都住进了高楼,新建商品房的库存又多了起来。加之县城外出务工者多,本地常住居民少,住房空置率变高,再也没有必要修那么高的房子了。
高层建筑居住痛点FUTURE1、业主对电梯存在高度依赖性。由于高层住宅往往配置两梯四户制,电梯的时间通常较长;电梯长期高负荷的运作,故障率自然会上升;甚至于发生突发状况电梯停摆,没有电梯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
2、消防救援难度大。中国县城消防救援云梯的配置高度往往在50米左右,大约是17层,超过18层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业主只能通过自救逃生。
3、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大,缴纳费用多。一般高层住宅的公摊系数往往能够达到30%左右,也就说平米的房子,在交房时就已经损失30平,所以“高层业主苦于公摊久矣”这句话并不为过。
4、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相对较差。高层住宅往往伴有高容积率,也就意味着一栋楼内将会有更多的居民。由于人员嘈杂、流动性大、私密性差,设备老化速度会非常快,尤其是经常运作的电梯设备等,居住舒适度会相对较差。
5、水压、水质问题。一到用水高峰期水压低已经成为高层住宅的通病,虽然许多高层楼栋会通过二次供水的方式缓解水压问题,但如果不定时清洗水箱,水质很有可能会变差,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业主的身体健康。
为何限制在18层FUTURE其实主要限定不是层数,而是建筑高度。根据中国建筑划分(耐火等级)来说,民用建筑超过27米不高于54米,属于二类高层住宅,大于54m的住宅建筑的属于一类高层住宅。一般住宅的层高是3米左右,所以18层一般在54米以内。根据国家规定,一类高层住宅每个单元的安全出口必须有两个,即意味着两个步行楼梯;必须有两部防火电梯;而如果达到26层的建筑物,规定需要设置避难层。所以,18层以上的住宅,公摊面积更大,宜居性相对更差。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相对于多层建筑,仍然更为节约了地面资源,兼顾解决城镇化地面资源的浪费;符合县城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们居住理念的变化,要求采光好、视野辽阔、私密性、噪音干扰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人们也是有高层建筑的需求,18层的建筑的高层部分已足可满足该部分需求,而又没有一类高层建筑的公摊浪费。CONCLUSION结语在这次发布的《意见》中还明确指出:
“县城建设应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既要防止盲目进行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又要防止摊大饼式无序蔓延。”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