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水县将黔北麻羊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主导产业,统筹推进麻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持之以恒做大做强“麻羊产业”大文章,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领军羊”
位于习水县大安工业园区黔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上的羊肉米粉、肉干、肉酱等羊肉食品引人瞩目。这里被农户称为“中央厨房”——每天公司都会从农户手里收购黔北麻羊,加工成羊肉火锅、羊肉米粉等50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习水以产地优、规模大、品质好的4个示范乡镇(街道),带动19个乡镇共同发展,形成“1+4+N”的麻羊产业发展布局。目前,存栏种羊16万余只,年将实现常年存栏40-50万只,年饲养量可达70万只。
“中央厨房”每个小时可生产羊肉米粉份,一年需要消耗黔北麻羊20万只。通过对麻羊加工生产,将麻羊汤肉半成品、成品配送到北上广城市,西南地区余家餐饮店面。
习水围绕供应、加工、运输、销售等关键环节,构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产销模式,推动黔北麻羊产供销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建成年存栏只以上标准化生产场80个,年出栏只以上养殖小区12个,年可加工肉羊20万只的中央厨房1个,麻羊餐饮经营门店余家。
“品质羊”
扶持了以马临富兴牧业为重点的麻羊繁殖基地,年供种羊只以上,为麻羊产业发展捉供了种源保障。
习水强化与贵州大学、遵义职校等学校合作,开展黔北麻羊基因学研究,提高黔北麻羊的产羔率及个体生产水平,实现双羔及多羔率从60.3%提升到84.3%,酮体重从18公斤提升到21.4公斤。同时,加大原种保护力度,建成原种核心场1家、扩繁场4家、保种区1个,年可提供纯种公羊只以上、种母羊只以上。
在同民镇旺伯火龙果基地。羊粪发酵形成有机肥使火龙果长势十分良好。羊粪发酵后形成的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粗纤维,可疏松土壤,预防土壤板结,有利于植物生长。
旺伯火龙果基地共有亩,基地使用的粪污主要来自周围的37户农户,但由于散户的发酵粪污无法覆盖整个基地的用肥,基地还与麻羊基地合作,将其粪污收集运往蓄粪池进行发酵,发酵半年后再用于火龙果基地。
习水围绕构建饲养生态圈,大力推行“生态畜牧业+饲草配套”“酒糟(曲草)+养殖”“生态畜牧业+粪污肥料利用”等饲养模式,抓好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推广青贮、微贮技术,调节饲草饲料的轮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季节性缺草问题,并引进“羊管家”专用饲料生产线,保障麻羊饲养过程中营养均衡供应。
“品牌羊”
建立麻羊产品追溯机制,成立黔北麻羊产业协会,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将养殖正宗的黔北麻羊加挂“黔北麻羊”耳标,从企业自律、行业监管和打假维权三方面维护公用品牌不受损害。同时,大力开发特色麻羊生鲜、熟食配送、快消品、调味品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已注册“习羊鲜、习滋味、黔汤羊肉”等多个知名商标,开发黔北麻羊系列产品60余个。
习水组织麻羊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食品展销会、糖酒会、博览会、年货节等,举办丰收节、黔北麻羊美食节,利用东西部协作,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习羊鲜”品牌旗舰店5家,助力麻羊走出大山。
习水依托县内余家羊肉餐饮门店为基础,每年销售毛羊近10万只。同时,采取“养殖基地—中央厨房—直营店—加盟店”“生态养殖—熟食加工—网上直销或线下直营”等产供销一体化模式,积极开拓县外市场。
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工成品、半成品配送全国余家超市,成功入驻阿里巴巴盒马鲜生,在武汉、成都、贵阳、长沙等城市已入驻20家。
“致富羊”
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融合利益共同体。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设立1亿元黔北麻羊发展基金,扶持饲料生产、集中屠宰、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目前,已建成年产30万吨羊用颗粒饲料厂1家、规模以上羊肉制品加工企业3家、黔北麻羊集中屠宰场1家,全县肉羊年加工能力达30万只。
坚持以规模经营为依托、利益联结为纽带,建成麻羊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养殖,毛羊保底收购价50元/公斤,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通过龙头企业带着“小农户”闯“大市场”。
把群众精准受益作为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产品回收、股份合作、接纳务工、产业捆绑等方式,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赢”的紧密合作型联结关系。目前,共发展订单养殖大户户,带动受益群众2.8万余户。
目前,“黔北麻羊”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习水县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年,全县黔北麻羊养殖户达1.3万户,饲养量60万只,存栏34万只,出栏26万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颖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