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海报藏品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水族的蜡染被面,主要图形为花、蝴蝶、藤蔓、鱼、虫等,整个图形的左右两组纹样,分别以上旋和下旋的方式呈现上下颠倒、一阴一阳的对称效果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这天,祭祀扫墓、郊游踏青是自古以来延续的两大活动,在宜人的气候里,与家人一起,缅怀先祖,同时享受春光无限。
春日,村上
3月20日是春分,小馆的仙友们聚会村里,为博物馆后方的老房子改造出谋划策。是的,小馆后面那栋民房终于开始了改造,我们将保留原有的建筑形式、瓦顶猪圈、石墙竹夹篱等,用钢架及现代材料进行改造,修建营造一个适宜安居的空间。对小馆这片小天地,古建专家提出了“文宿”的理念,即有文化属性的居所。这个文化属性,指小馆多年的以文化系统梳理为基础,以各地多元文化为依托,孕育的“博物馆+”的母体。
我们期待建立一个以传承人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可以通过一个回归社区和乡村的生活空间使其更加社会化、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发展的行动实践中来。
还属于抽象阶段的老屋,靠想象营造家园
工匠与设计师沟通
正在改造的老屋
3月中旬,“贵州大曲点滴有爱”《村志》项目文本编撰专家罗克彬老师在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村进行田野调查,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乡土文化进行系统采集和地方文化系统整理。
正在田野工作的罗克彬老师
罗克彬老师的田野发现
3月23日,我们在馆里访谈了贵州省社科院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的李代峰博士,他全面系统的掌握了三线建设的基础资料,对全省多个三线厂、遗址进行踩勘,建立了三线建设的基础资料档案,他们如今正在用这些材料为贵州三线博物馆建设做可行性规划。小馆正在进行三线口述史的采集规划,通过采访李博士,我们深度了解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对贵州三线建设的分布区域、类型板块都进行了梳理,通过李博士,我们还寻找到了一些访谈人的线索。李博士说,三线文化的研究是小众课题,听到有人要做三线文化的相关工作,巴不得把所有知道的信息、知识全部贡献出来。在这里,感谢李博士。
王小梅馆长访问贵州社科院李代峰博士
3月24日,我们收到了从开阳县坡云谷送来的红花稻谷种,小馆回村的三年来,蓝花仙友孝福持续为村里赠送谷种,我们今年要在门前的稻田里都种上,还要养稻田鱼,形成稻鱼共生农耕体验,同时开发小馆独特的稻花酸汤鱼美食。这个时代,吃一碗米饭简单,吃一碗健康且能量十足的原生稻种的米饭却不简单。我们用心种下这一粒粒种子,呵护它的成长,把稻谷的成长当成人生的一场仪式。
红花稻稻谷和米饭
3月26日,小馆每月一次的乡见系列口述史工作坊如期开始,本期访谈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香港)秘书长、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荣程新智研究院执行院长、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馆长任和昕老师。讲述他一生的经历,从媒体工作者到文化顾问再到生态博物馆专家,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再回到农村的过程。一种自认为“误入歧途”、提前“告老还乡”的经历被建构成为理想、情怀与生态博物馆的标杆,被述说成了一个人生传奇。任老师不看重“标杆”和“传奇”,他看重的是乡村由乡村做主,他认同乡村的价值、认知乡村的价值,并且提出要重估乡村的价值,输出乡村的价值并与城市互动,才是乡村的未来。
乡见系列口述史工作坊访问生态博物馆专家任和昕老师
乡见系列口述史工作坊结束后的合影
当日,小馆来了一位特殊访客,80岁的民间藏报博物馆馆长刘玉智,带着妻子、女儿、女婿一起来参观小馆,作为同行,我们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带着他们参观小馆上下内外,老人一直表扬小馆的各个角落营造都很合适,还要借鉴小馆的展厅硬件设施。刘馆长的藏报馆在永乐乡,也是用自己的房子建起来的博物馆,他收藏的报纸足以填满小馆的所有房间,都是刘馆长一手一脚收藏整理的。如今一家四口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博物馆里,女儿退休后更是全心全意接父亲的班,成为下一任的馆长,有传人接手博物馆,并继续发扬老人的事业,对一个民间博物馆来说,是何其幸运。我们计划,为刘玉智老人做口述史访谈,整理他的故事,做公益协助。年底,刘玉智藏报馆与小馆一样,获得了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贵州省十佳民间博物馆的称号。
刘玉智老人及女儿参观小馆
刘玉智老人及妻子、女儿和王小梅馆长合影
在当天,小馆还举办了以“村上野宴”为主题的节气活动,召集小馆的朋友们上山摘野菜,做清明粑。
3月28日,“美美观山湖春茶开采季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小馆受邀参加,带着“蓝花”系列手作产品、文创产品和“村上手信”系列农产品到一片茶园里,展示贵州民族文化和村上礼物。
美美观山湖春茶开采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小馆带着“蓝花”系列手作产品、文创产品和“村上手信”系列农产品到活动现场展示
4月3日,“贵州大曲点滴有爱”《村志》项目专家交流会在小馆举办,项目顾问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联原主席、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贵州新闻出版广电局原正厅级巡视员杨庆武,项目主持人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馆长王小梅,项目执行团队,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的专家老师及研究生们出席会议。会上,各项目点的文本编撰负责专家及摄影专家做了进度汇报,前期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一一提出,会上讨论。两位项目顾问就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意义进行了总结和建议,为项目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本次会议的相关报道和完整记录文稿后续将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