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大山里浇灌脱贫梦丨习水县

年,已在茶园小学代课6年的我,在一次次家访中走过泥泞小道、走进破烂不堪的房屋。看到散发着馊味的饭菜、卧榻病床没钱看病的老人、满身泥土的小孩以及群众满怀期盼的眼神。

我意识到,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仅限于课堂,仅限于孩子。要短时间内改变乡村贫困面貌,须有大支点、大平台。为此,我依依不舍地走下三尺讲台,到村里任职。   我带领群众发展了烤烟、红粮、养羊等主导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成功实现了农户脱贫清零、整村脱贫出列。顺利通过各级检查验收,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茶园村在年还成功评为“五面红旗村”。   从“闭塞不便”到“内外畅通”   以前的茶园村连接村组的只有泥泞小路,孩子上学、集镇赶集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买卖东西都要靠人背马驮。   年,我不分昼夜深入村组,到农户家中召开群众会。为解决修路资金和协调土地,多次途经家门而不入。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一桶方便面、一个面包、一瓶矿泉水成为我补充能量的干粮。夙夜坚守下完成12千米的产业路建设。   产业路,只是我致力茶园村交通条件转变的一个缩影,在我任职期间,立足群众所需,积极向上级争资争项,带领村“两委”班子硬化通村公路19千米、通组公路8.2千米、小康路12千米、连户路4.2千米。   从“一穷二白”到“多点开花”   农业产业低效、种植养殖不具规模,只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是人们一直认识的茶园。为转变这种低效的产业发展模式,我提出“抓高效作物种植,建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示范带动引领”的发展思路,让茶园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改变茶园村种植低效的大环境,挖掘适合茶园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我走遍16个村民组,不分昼夜组织召开群众60余次,动员群众多人,落实红梁亩、烤烟余亩。高粱种植产业从无到有,实现全村总产值提升余万元。   为鼓励群众勇敢创业,我还用微薄的工资支持本村群众穆利琴返乡创业,帮助协调土地修建猪场,通过共同努力让穆利琴的家庭农场从头壮大到现在的余头。     通过“一手抓大户”到“样板示范带全村”,为全村发展家庭农场7个,共计存栏量余头,并利用“合作社+大户+贫困户”,让群众将土地入股养殖场获得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约元。

穆更生,习水县良村镇茶园村党支部书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颖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0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